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能否容忍一个电动汽车电池垄断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会是下一个监管对象吗?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电池制造商巨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正进入危险地带,它可能是下一家感受到政府对科技业大规模打压的公司。

Photo by Michael Fousert on Unsplash

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正在不断壮大,但是,它能否维持其全球统治地位将取决于在关键工业领域,中国政府对私营企业垄断的容忍程度。

宁德时代于2021年12月30日宣布,公司将投资人民币240亿元(合37.7亿美元)扩大其在四川省的电池产能,以保持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宁德时代还计划开始在湖北建设一个工业园,最终将为多达4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力。此外,宁德时代走出国门,正在波兰物色工厂,总投资约为20亿欧元,而匈牙利也在争取加入宁德时代扩张计划,德国也有一个宁德时代的工厂正在建设中。

凭借这一无可置疑的势头,宁德时代为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许多大型国际汽车公司和电动汽车制造商供货。这家总部位于宁德的公司影响力和主导地位是有据可证的:它现在是世界上最盈利的电源组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在民营企业主导市场方面,中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比较保守和缜密。宁德电讯董事长曾毓群及其高管一直是宁德电讯股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不过,他比亿万富翁同行马云低调得多。随着中国愈发关注反垄断措施以及腾讯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蚂蚁集团有限公司等科技巨头,接下来值得思考的是,政府是否能容忍一家公司如此牢牢地控制市场份额,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这个关键领域的显著地位。

更广泛的反垄断言论也已扩展到网络平台之外。据官方媒体报道,上月底,中国负责监管集中市场力量的新国家统计局局长表示,中国将加强监管和执法,对技术创新和信息安全等领域进行监管。统计局局长表示,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加强对经营者集中资源案件的审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最近的社论也对反垄断和不公平行为发表了意见。

理论上,这种逻辑也适用于宁德时代。中国政府可能会对这种情况感到不舒服,这并不奇怪。正如海航集团或中国恒大集团的经历所表现的那样,不管经营状态好坏或国际影响力多少,都不影响政府对巨头企业的态度。

尽管宁德时代一直受益于政府的慷慨资助,专注于电动汽车,但中国政府并没有让它自由发展。去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宁德时代计划进行的近90亿美元的股票发行提出质疑,并质疑宁德时代是否在“过度”筹集资金。不久之后,这家电池制造商将融资规模削减了数十亿元,并削减了对两个项目的拨款,以及营运资金。宁德时代在回应深交所时表示,其现有资产不足以满足计划中的扩张,所以才发起融资。

更令人担忧的是围绕宁德时代发展起来的组件供应商生态系统。这些公司高度依赖于电源组制造商,如果宁德时代宣布扩张,它们通常也会跟着扩张。此外,它们依靠着宁德时代的市场主导地位,这使得宁德时代成为了一个安全无风险的客户。这一切开始看起来像一个赢家通吃的模式。

生产电池隔板的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恩捷股份)去年12月底宣布,已与宁德时代签署了一份合同。此订单是恩捷股份产能的很大一部分,宁德时代提供了一笔预付款,以确保生产和供应。江苏鼎盛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国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公司则围绕着宁德时代,在周围建起“鸟巢”。江苏鼎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最近签署了一份合同,国泰国际集团正为了宁德在波兰扩建工厂。

虽然这意味着宁德时代需要一个高效可靠的供应网络,但它也意味着一个多家公司依赖于一家主要公司作为收入来源的系统。在制造商供应链融资吃紧、原材料价格飙升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变得很危险。如果需求疲软,或者电动汽车计划出现混乱,这一局面可能就会恶化。

然而,宁德时代代表着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行业乃至更广泛的新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进程。没有哪个国家或公司的规模或生产效率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特斯拉能够让它的汽车销往世界的原因是:宁德时代能够大规模生产所需的电池——这是一个难以做到的壮举。这也是一个例子,说明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和关键部分掌握在中国手中。

不过,中国政府可能有其他计划。例如,它希望创建一个由强大的中小型企业组成的工业综合体,这些企业在细分行业占主导地位,以分散财富,过程类似于中国的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但即便如此,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最终还是出现了一两家主导企业,比如玻璃制造商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而不是少数几家顶级供应商。或者,中国政府可能更希望出现几家由国家支持的大型电池制造商,而不是仅仅几家私营企业。

但在全球电动汽车周期如此关键的时刻,政府阻碍宁德时代将是愚蠢的,因为中国将失去它证明其工业实力的唯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