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减持东南亚“小腾讯”,腾讯资本出海格局生变?

文|佐溪

在“清仓式”减持京东不到两周的时间内,腾讯在1月5日宣布减持新加坡游戏和电商公司冬海集团(Sea Limited)。此举立刻在资本市场引起反响,当天不仅腾讯自身股价在美股和港股走低,分别下跌4.5%和4.3%,一系列“腾讯系”中概股和港股也“瑟瑟发抖”。

腾讯在海内外的连环出手引发了投资对其下一步行动的诸多猜测,特别是,海外的“腾讯系”企业也会面临减持吗?

图源:腾讯官网

京东和冬海:两种减持逻辑

去年圣诞前夕,腾讯宣布以派息的形式,将持有的京东股份从之前的17%降至2.3%,不再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腾讯总裁刘炽平也辞任京东董事。

腾讯和京东“解绑”,市场将其解读为腾讯面对监管压力,主动进行收缩的聪明之举。

在社交、游戏领域具有绝对占有率的腾讯,选择缩减在电商领域的话语权,专注为电商行业提供流量,做到“互联互通”,对于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需扩张”的监管要求是一种回应。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兼研究部主管洪灏认为,腾讯正面临减持平台公司的压力,以避免出现互联网和线上垄断的情况。

市场预计,国内更多的“腾讯系”公司恐将面临减持,名单上包括美团、拼多多、唯品会、B站、快手等平台公司。

在腾讯宣布坚持冬海后,减持效应开始发酵,上述公司的股价在经历去年的暴跌之后,这两日又开始新一轮下跌。

冬海近五个交易日股价走势。

周三,美团和快手领跌港股科技板块,跌幅分别为11%和7.5%。美股上,拼多多跌2.59%,B站跌6.11%,唯品会跌2.62%。

但这两笔减持的背后逻辑并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一个数字是,通过这次减持,腾讯对冬海的投票权将减少至10%以下,创始人李小冬将成为冬海所有B类股(每股将拥有15票投票权)的唯一所有者和受益所有人(beneficial owner),持有公司近60%的控制权。

彭博行业研究的分析师Nathan Naidu指出,冬海正在努力拓展印度市场,“但是根据我们的消息源,印度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者(FDI)将会采取10%的受益所有权(beneficial ownership)的上限规定,这里面的外国也包括中国投资者。”

在过去几个月里,有着东南亚“小腾讯”之称的东海集团在印度、法国、西班牙、波兰等市场推出了电商平台,开启了全球化之路。但冬海进入印度市场面临着一个不小的麻烦。

就在半个多月前,印度全国贸易商联合会(The Confederation of All India Traders,CAIT)公开敦促印度财政和公司事务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禁止“中国”的电商公司Shopee(冬海的电商业务)在印度运营,理由是其违反了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的规定(FDI Press Note of 2020)。

根据这一规定,任何印度邻国的实体,或者是在这些国家的受益所有人,在印度政府审批后才能投资。

CAIT称,Shopee本质是一家中国的电商公司,它在印度的运营实体受到两家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控制,而这两家公司又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另一家母公司持有。“这种复杂的结构只不过是在企图蒙蔽印度政府,让中国的资金注入印度。” 

除了要求政府进行审查并采取法律行动,CAIT还指控Shopee采取了“掠夺性定价策略”,从而扭曲了市场竞争。

或许正是嗅到了这种令人不安的气息,两年间,腾讯对于冬海的控制权已经悄悄被降低,其在2019、2020和2021年的投票权分别是29.1%、25.1%和23.3%。

而冬海亦在新闻稿中表示,其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消费互联网企业的道路上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腾讯的减持将“进一步明确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助于完成其长期成长战略,符合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Naidu认为,腾讯减持冬海不应过度解读,对一些深度投资的公司进行套现其实是一种惯常的做法,这也能更充分显示腾讯投资的市场价值。他说:“腾讯减持京东背后可能确实有一些监管方面的压力,但在冬海的交易中,更多还是财务驱动。”

花旗分析师也指出,冬海集团在拓展更多国家的新市场,腾讯对冬海的控制权降低,能够减少潜在的地缘政治影响因素。

30亿美元套现向何处去?

对于此次减持所套现的30亿美元,腾讯表示,这部分资金将为其提供“其他投资和社会项目的资金”。

关于“社会项目”,去年4月,腾讯宣布将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首期投入500亿元。

那么,“其他投资”将是什么?

实际上,腾讯十年前确立的“社交+内容”、以消费互联网为核心的布局已经改变。

从2018年开始,腾讯向产业互联网升级,更多投向前沿的硬科技。在这个过程中,处于非核心的消费互联网中趋于稳定和成熟的投资被兑现收益是一个必将经历的过程,而减持冬海也是腾讯近几年投资方向改变的一个印证。

尽管监管趋严,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腾讯的投资步伐并未减缓。相反,根据泛互联网数据提供商IT桔子的最新数据,去年,腾讯的对外投资达到268起,比2020年的175起多了近百起。

图源:IT桔子

在大环境的鼓励下,腾讯在持续加码出海。其已公布的2021年海外投资达到48起,9起并购案中,国外的公司占到了5家,英国、印度、德国、巴西和印尼成为腾讯出手最频繁的地区。

在海外的投资方向上,腾讯也在悄悄改变,青睐医疗、金融科技等细分赛道的头部玩家以及硬科技,鲜见消费互联网企业的身影。

减持冬海所折射出来的另一个事实是,在出海的过程中,腾讯也在越来越注意规避地缘政治的风险。

自从印度在2020年出台政策限制邻国在印投资以来,腾讯已经数次通过各种交易结构来规避投资者这个新兴大市场的政策风险。

去年腾讯通过欧洲特殊目的公司收购印度二手车交易平台 Cars24。在此之前,腾讯也通过海外实体或者可转债、混合工具来避开政策限制。

去年1月,印度社交网络平台 ShareChat 获得两家荷兰公司 Zennis Capital BV 和 Hlodyn BV 的可转股债务投资2.25亿美元,腾讯欧洲的财务主管 Jingsi He 与高级法律顾问 Constant Pieter van der Merwe 正是这两家公司的董事。此后,腾讯还通过可转债投资印度最大线上音乐平台 Gaana。

游戏仍是出海重要堡垒

游戏依然是腾讯最看重的领域,去年的5起海外并购全部都是游戏公司,包括加拿大Klei Entertainment、德国Crytek、英国Sumo Group、德国yager、波兰Bloober Team。

中国政府大力鼓励游戏企业走出去。去年12月16日,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在游戏产业年会致辞,要求游戏行业要走高质量发展,大力扩展海外市场。此外,在海外,游戏厂商受到监管限制较少,版号审批制度宽松,在美国、欧洲等海外地区,游戏分级机构由民间组织自发成立并运营。

Kantan Games首席执行官Serkan Totoren认为,腾讯非但不会收缩其在海外游戏产业的布局,还会更聚焦在这个行业。“海外对腾讯来说更重要,有更多机会,腾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本,也可以抵消一部分的风险,腾讯在海外市场会收购更多游戏公司和开发者。”

实际上,游戏对于腾讯的出海战略尤为关键。前几年,腾讯曾试图将社交流量的打法复制到海外,这种尝试在错失Whatsapp以及各国政策限制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未能凑效。但通过投资包括拳头公司、Epic Games、动视暴雪、Supercell、韩国PUBG、Roblox等游戏公司,全面布局产业链的IP、底层技术、发行、渠道等环节,腾讯可以更全面地渗透到各个市场。

图源:Epic Games

去年12月初,腾讯游戏公布了国际业务新品牌 Level Infinite,定位于全球化、全平台游戏发行,为海外合作工作室提供发行、运营、技术、资源、工具等支持,打通腾讯腾讯游戏在海外的投资、研发与发行。

截止到去年9月底,腾讯游戏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达到113 亿元,同比增长28%,占腾讯游戏业务整体收入的四分之一。

由此可见,无论海内外“腾讯系”公司中谁将成为下一个被减持的对象,腾讯仍会沿着出海战略的大方向高歌猛进,只是身段更灵活,这也是因应行业发展和各国监管政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