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12月7日报道,欧盟拟制定一项法律,允许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制裁迅速采取反制,但遭到部分成员国的反对。
所谓的“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将赋予欧盟委员会广泛的权力,包括施加关税和配额限制,限制知识产权保护行为,甚至可以将一国排除在欧盟金融市场之外。
但一些国家担心该条例可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并损害脆弱的贸易体系。
该反制方案必须得到大多数欧盟成员国以及欧洲议会的支持才能生效。
《金融时报》获悉,欧盟委员会将在周三批准的提案草案称,“反胁迫工具”将阻止第三国针对欧盟成员国的行为。
官员们称,该工具可适用于中国与立陶宛之间的争端,立陶宛称中国因其与台湾建交而威胁禁止进口立陶宛的货物。
根据新法案,欧盟委员会将迅速作出反应。如果与第三国的会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经成员国批准,可以采取12种反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征收关税;禁止化学品进口;暂停科学合作;以及“对银行、保险、欧盟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服务领域设置准入门槛”。这些措施可用于针对公司或者个人。
欧盟委员会的提案将经济胁迫定义为“通过采取或威胁采取影响贸易和投资的措施,对欧盟整体或单个成员国施压,使其做出特定的政策选择”。
“第三国正在大量使用经济胁迫手段,这有可能损害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权益。”
采取贸易政策反制而非外交政策给了欧盟委员会更多回旋的余地。该条例和根据该条例采取的任何行动只需获得特定多数的成员国批准即可成为法律,而不必像外交政策工具那样需要得到成员国的一致同意。
可能的触发因素包括2014年俄罗斯抵制欧盟产品,此前欧盟首次因马航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而对俄实施制裁。
然而,一些成员国认为将争端提交给世贸组织比采取单边行动更有效。据外交官称,瑞典、捷克共和国和爱沙尼亚都对该方案的必要性提出质疑,而芬兰和意大利则持怀疑态度。
其他几个国家,如德国、丹麦和爱尔兰则表示,在了解提案具体内容之前将保持观望态度。
日本已经公开表示反对,称该政策工具可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外交官们表示,美国也有担忧。而美国政府拒绝对此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