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Yu 和 Thomas Hale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广泛的措施,但中国诈骗案件却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以来中国人民手中的财富不断增长,而金融理财知识却没有跟上来,二来骗子花招层出不穷,受害者防不胜防,再加上网上的诈骗行为很难被警方跟踪,许多诈骗分子逍遥法外,这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金融诈骗成为了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珍妮·范(Jenny Fan)在2月初接到了一个电话,她以为自己赢得了一次幸运抽奖。打电话的人说他代表一家护肤品公司,告诉珍妮(她是河北省的一名大二学生)有资格获得1000元人民币的赔偿,原因是三个月前,她买了一款200元人民币的面霜,但对她的皮肤毫无效果。
珍妮表示,这位男子“声称是面霜制造商的客服代表,他提供了所有的购买细节,甚至包括交易记录的快照,所以我很难不相信他”。
为了得到这笔赔偿,他告诉珍妮,她必须建立一个“特殊的支付渠道”,向一个监管账户进行多次资金转账“测试”。一旦系统到位,珍妮就会收到退款和赔偿金。
这名19岁的学生支付了三笔款项,总价值为2万元人民币,此后不久,这名男子在社交媒体上屏蔽了她,并不再接她的电话。珍妮去报警,却被告知她“太傻了”,竟然相信这种骗局。她说:“他们告诉我,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网上的诈骗者很难被追踪到,我应该只接我认识的人打来的电话。”
珍妮是数以万计的金融欺诈受害者中的一个。在这个中高收入人口快速增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这种犯罪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专门从事金融诈骗案件的北京律师聂成涛说:“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我们看到骗子的数量也在激增。”
金融诈骗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不仅创造了巨大的个人财富,而且在公众中形成了一种快速致富的心态,欺诈者从监管缺乏和国家规定的存款利率上限中获利,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说服那些热衷于从辛苦赚来的储蓄中获得更高回报的客户。
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在线支付,使金融诈骗更容易实施,且难以追踪,从而加剧了这个问题,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深入到金融服务的发展中。例如,去年,富达公司利用主要金融平台蚂蚁金服,推出了一个退休储蓄指南工具。
骗子们把目标放在了平台的客户身上,因为他们在那里能够接触到的潜在受害者比他们通过面对面交谈接触到的要多很多。
所有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使金融欺诈,从销售“点击农场”会员资格(欺诈者雇用人们在网上商店购买商品,事后可以换取全额退款和额外酬劳)到没有基础资产的投资产品,已成为影响整个中国社会的全国性问题。
杭州的反欺诈律师大卫·张说,他处理过大学教授、工厂工人、高中生等各种受害者的诈骗案件,没有人能够免遭欺诈者的攻击,我们都有他们可以利用的弱点。”
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加大将诈骗者绳之以法的力度,在过去三年中,每年逮捕的人数激增了五倍,但有相当数量的诈骗者通过在国外经营或更好的技术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并逃过了惩罚。
一位专门处理金融诈骗的山东警官告诉《金融时报》:“我们正在使用一切资源来锁定骗子的位置。”
中国领导人在一次会议上宣布,打击欺诈行为是提高人们安全感的“重中之重”,在那之后,中国政府于2019年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反欺诈教育活动。
这场运动在今年年初达到高潮,并推出了国家反欺诈中心,这款移动应用程序的下载量已超过5亿次,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应用程序之一。
政府利用各种渠道,从街头海报到电视广告,让公众了解骗局的套路以及如何避免它们,但是,这款应用程序也引起了争议,因为它追踪手机使用情况,审查海外电话,并将彭博新闻等商业应用程序标记为“恶意”。
很少有中国成年人可以有一天不被国家支持的反欺诈宣传所轰炸。大多数公寓楼的大厅里都贴有海报,告诉居民不要向陌生人汇款。公交车上有关于如何识别骗局的广告,LED屏幕上有名人提议对欺诈者进行“人民战争”的广告。
一些地方走得更远,上个月,上海松江区洞泾镇开始要求酒店客人在入住前阅读并签署反欺诈提示单。同时,当地餐厅的服务员被要求在为顾客上菜前告知他们预防诈骗的知识。
一位洞泾官员说:“我们希望反欺诈教育能够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项政策举措的主要预期受益者之一是深受金融诈骗之害的大学生。官方的《中国青年报》去年对全国2746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十分之一的受访者曾被骗子骗走了钱。这促使了一波新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年轻人的警惕性。去年,上海开始要求14万名大学新生参加在线反欺诈课程,强调五种流行的骗局,包括敲诈、冒充政府官员、以销售虚假投资产品为目的的网上约会等。
一些城市打击诈骗的热情高涨,济南去年要求大学生允许反欺诈警察加入他们的社交媒体群。济南的一位官员说:“我们的想法是,这些警察可以发布防骗提示,并观察可疑信息,我们希望确保学生受到不间断的保护,以免受到骗子的侵害。”
散户投资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个主要对象,因为他们的金融知识未能跟上家庭财富增长的步伐。中国人民银行4月份对14万名成年人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无法计算年化收益,也不明白投资多样化的含义,44%的人说他们会忽视或只粗略地阅读金融合同。
为了缩小知识差距,金融监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举办了越来越多的在线和现场培训课程,旨在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自中国领导人在2019年发表讲话以来,这些课程大幅增加),政府还要求金融顾问和资产管理公司在决定销售哪些产品之前,让投资者完成录制的风险评估测试。
上海一家高收益债券基金的所有者约翰·王说:“我们尽力实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预期收益相匹配。”这款基金已经拒绝了几十名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
许多散户投资者认为固定收益投资产品的收益是有保障的(这是基金销售所宣传的),尽管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违约可能促使不满的投资者以提供误导性信息为由起诉资产管理公司。
然而,教育活动并没能阻止骗局的盛行。法院记录显示,去年全国的投资者欺诈案件比2019年的水平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
这场运动的失败部分是由于其有限的规模,由于缺乏宣传,大多数由政府支持的投资者教育课程只能接触到少数学生,虽然许多私人经营的金融知识课程享有更大的知名度,但它们因推广投资产品以获取利润而存在利益冲突。
更糟糕的是,大多数教育课程过于笼统,无法涵盖防止欺诈行为所需的内容。
浙江的软件工程师丹尼尔·吴参加了几个金融知识课程,然后在一项投资中损失了100万人民币,他说:“老师告诉我们,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但他没有说我们应该仔细阅读投资合同的哪一部分才能避免被套牢。”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世界上最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之一,但执行情况却是零散的,西南大学政法系教授孙寅(音)在去年的一篇论文中说,由于缺乏对盗窃个人信息的有力惩罚,使得骗子们“无所畏惧”。
南京的金融顾问和前银行业监管者季少锋(Ji Shaofeng,音译)说,从长远来看,更好的教育可能有助于公众打击诈骗。他说:“从短期来看,法治更重要。”
然而,随着诈骗案件的持续繁荣,许多人认为仅靠教育不足以打击骗子。反欺诈律师聂成涛说,由于缺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欺诈者可以精心设计这种量身定做的信息,受害者防不胜防。
学生欺诈受害者珍妮·范从痛苦的经历中总结道:“当一个陌生人对你这么了解时,你很难挂断他的电话,你一直听一直听,直到你落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