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37岁印度裔高管接任推特CEO,为何华裔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文|宋星

Photo by Alexander Shatov on Unsplash

11月29日,Twitter宣布,公司首席技术官帕拉格·阿格拉瓦尔接替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成为新任CEO。

37岁的阿格拉瓦尔已在Twitter工作十多年,是多西的密友,也是最新一位接管一家美国科技巨头的印度裔高管,还是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中最年轻的CEO。

11月30日,支付公司Stripe创始人克里森在祝贺阿格拉瓦尔的推文中表示,“看到印度裔在科技界取得的惊人成功真是太好了,这很好地提醒了我们美国为移民提供的机会”。

特斯拉CEO马斯克则表示,印度人才对美国贡献良多。

图源:马斯克Twitter

印度裔在美国科技行业可谓如鱼得水,微软CEO纳德拉、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皮查伊都是印度裔,相比而言,华裔则似乎在硅谷一直遭遇“玻璃天花板”。

印度裔VS华裔科技巨头高管

纳德拉可以说是近几年美国科技界最为成功的CEO之一。自其2014年2月上任微软CEO以来,微软从一家营收严重依赖Office和Windows的“暮气沉沉”的老牌,转型成为一家云计算和生产力服务商。

微软目前已经有约三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云计算业务,Azure市场份额仅次于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WS。

纳德拉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自他上任以来,微软股价从35美元一路上涨到目前超过300美元。以11月29日收盘价计算,微软市值高达2.53万亿美元。

另一家科技巨头Alphabet CEO皮查伊也非常优秀。他于2004年加入谷歌,出任产品经理,逐步获得了谷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的信任。

2006年,皮查伊开始领导谷歌浏览器业务。2008年9月,整合了谷歌搜索等服务的Chrome浏览器正式上线,迅速获得了1%的市场份额。

到了2012年夏天,Chrome市场份额首次超过IE和火狐,一举成为全球最大浏览器。皮查伊的名声开始在业界传开,也得到佩奇和布林的赏识。

2015年8月,谷歌宣布调整架构,成立控股公司Alphabet,皮查伊被任命为新谷歌公司CEO,掌管公司核心互联网业务。

皮查伊掌管谷歌期间,公司业绩也很不错,2014年谷歌营收为660亿美元,到2018年则是1360亿美元;2015年Alphabet市值在3000亿美元级别,而四年之后,Alphabet市值已升至9000亿美元级别。

皮查伊通过了佩奇和布林的考察。2019年12月,佩奇和布林辞去Alphabet的CEO和总裁职位,谷歌CEO皮查伊开始兼任Alphabet的CEO职位。其他的新业务部门也开始向皮查伊报告,包括无人车Waymo、前沿技术实验室Google X等等。

除了皮查伊和纳德拉,美国还有很多印度裔科技高管,比如说IBM CEO阿温德·克里希纳、软件公司Adobe CEO山塔努·纳拉延、网络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 CEO尼科什·阿罗拉、美光科技CEO桑贾伊·梅洛特拉、数据存储公司NetApp的CEO乔治·库里安等等。

此外摩托罗拉前CEO桑贾伊·杰哈、诺基亚前CEO拉杰夫·苏里也是印度裔。

相比而言,美国的华裔科技高管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英伟达CEO黄仁勋和ZOOM CEO袁征是华裔,不过他们本身就是公司创始人、不是通过提拔、升迁获得最高职务。

图源:李嘉诚基金会微博

AMD CEO苏姿丰是为数不多被提拔为CEO的华裔。她于2014年被任命为AMD CEO,并让AMD处理器重新获得市场青睐。值得一提的是,她在3岁就随家人从中国台湾移民美国,在美国社会长大。

此外,在美国科技公司一路获得晋升,进入执行副总裁这个核心管理层级别的华人,也只有陆奇、沈向洋等寥寥几位。陆奇和沈向洋曾任微软执行副总裁,都已离职。

为何印度裔比华裔混得好?

整体来看,印度裔在美国科技圈更加如鱼得水,晋升核心职位、乃至CEO的比华裔更多。造成这一局面有很多原因。

首先,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发展迅猛,大量华裔人才在学有所成后大多选择回国创业,或者加入中国科技巨头,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选择,而印度裔技术人才回国创业少的多。

以陆奇和沈向洋为例,陆奇2016年离开微软后,回到中国加入百度,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18年陆奇担任YC中国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职务;2019年沈向洋离开微软后,也回到中国,目前担任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始人、理事长。

在更早些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很多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华人回国创业,比如创立搜狐的张朝阳,创立百度的李彦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则有美团创始人王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等等。黄峥曾在谷歌做工程师工作,王兴则是还没毕业就开始回国创业。

图源:美团官网

其次,印度裔“抱团”互相帮助。据新浪科技驻美记者郑峻观察,印度裔人才内部团结,在公司内部互相扶持提携,带动了整个部门高层中层和基层的印度裔化。

他写道:“华裔科技人才必须依靠更强的能力才能得到上层的认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还需要克服来自印度裔同事的排挤。”

再则,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是经常被提到的一个原因。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在美国工作的印度人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即便存在口音问题,也完全不影响他们和美国同事的表达能力。

硅谷华裔创业家王维嘉曾在比较印度裔和华裔的文章中写道,“其(印度裔)口语的流利度也比中国人至少强一个数量级。语言能力直接影响沟通能力,特别是管理的人越多,负责任越大,沟通能力越重要。”

王维嘉还提到,印度的法律、政治制度和美国更相似,更加容易融入美国社会,“像谷歌CEO皮查伊去国会作证一点也不怵”。

华裔科技人才前景不容乐观

事实上,即使抛开上面提到的各种因素,华裔科技人才还将面临一些新的困难,职业前景不容乐观。

近几年,随着中美之间的竞争加剧,华裔科技人才、以及华人所创立的企业受到更多关注,甚至是“敌视”。

首先,一些中国留学生无法入境美国,更谈不上在美国工作了。去年5月,美国政府甚至提出“暂停某些我们已经认定为潜在安全威胁的来自中国的外国公民入境。”

今年11月2日,“教育部平安留学”还曾发布消息提醒,8月上旬,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启动专项行动,强化对中国赴美留学的理工科人员审查力度。

华人所创立的企业也免不了“照顾”。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9月,Zoom宣布150亿美元收购美国云计算软件供应商Five9后遭调查,因为司法部认为Zoom和中国间的关系或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美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对Zoom与中国关系的审查,Zoom面临多项持续的联邦调查。

其次,在美国公众的华裔科学家受到更多的审视,甚至监视。

据《纽约时报》11月29日报道,亚利桑那大学和由著名华裔美国人组成的百人会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调研了在美国学术机构工作的华裔和非华裔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种族和民族问题。在受访的中国科学家中,约有一半(包括一些美国公民)表示,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监视。

为防止窃取美国商业机密和其他间谍行为,美国政府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计划”的执法计划,该计划始于特朗普政府期间,并在拜登的领导下继续进行。

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一些华裔科技工作者来说,能安心工作已经是一种奢侈,更别说上升空间了。

最近,返回中国的科学家将美国的恶劣环境也作为一项考虑的因素。

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西湖大学教授施一公表示,“说起那些选择放弃在美国工作的人,有时我确实听到了一些苦涩的故事,我认为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不是所有人,受到了我认为相当严厉的对待。”

美国政府的执法计划也引起了许多美国学者的担忧。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的近2000名学者签署了致美国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的公开信,表达了对该计划过多针对华裔研究人员的担忧,并敦促终止该计划。

署名人之一、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我们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力量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移民,我们搬起石头砸的不是自己的脚,差不多砸的是自己的头。”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1/11/29/technology/parag-agrawal-twitter.html

https://mp.weixin.qq.com/s/uDzzwoGdr56PXq-WWmMRPw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1129/china-university-spies/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idCNKBS26M7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