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日经新闻》报道,中国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监管在本月取得了进展: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监管部门正推动民办中小学转成公立学校。
民办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崛起导致育儿成本飙升,父母每年花费数万美元,为他们的孩子获得最佳教育。这让许多年轻夫妇对组建家庭三思而行。
政府希望将民办学校转成公立学校,并规范校外教培机构的收费,以纠正偏差并促进生育。
去年有超过1600万学生在民办小学和中学上学,这包括所有初中生的近15%和所有小学生的9%。
但是本月初,陕西省的教育官员告诉记者,他们将鼓励提供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的经营者将其资产移交给地方政府,转为公立学校。
在拥有720万人口的佛山市,一些地区有收购民办学校的计划。
长沙市和周口市的目标是在明年年底前将就读于民办学校的中小学学生比例降低到5%以下。
目前,周口市3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民办学校学习。为了使这一数字低于5%,据估计,政府需要收购至少60所私立机构,关闭至少200所其他学校,并引导8万多名学生进入公立学校学习。
对民办学校的监管可以追溯到国务院在5月发出的指令。据当地媒体报道,除例外情况外,将不允许开设新的民办学校。
一些民办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无法进入当地的公立学校,因为这些家庭没有进入户籍登记。这些民办学校将继续运营,但地方政府将管理预算。
在中国,有一些民办学校是由公立学校和企业共同经营的。例如,一个房地产集团可能会帮助资助一所知名公立学校的分校。
这样的精英公立学校可以获得资金,而房地产公司可以利用品牌在新的民办学校周围建造和销售房子。
然而,中央政府已经告诉地方政府,到2023年中期,将这些学校中的大多数转为完全的公立学校。
过高的教育费用引来政府批评的目光。在北京,一些民办小学和中学每年的费用可能超过20万元。政府规定,民办小学和中学必须是非营利性的,就像补习班一样。
政府将通知那些不会成为公立学校的私立机构,学费收费标准。这些学校将不允许接受捐款,也不能通过考试或面试来选择学生。
公众对这些措施的反应不一。虽然有些人称赞政府为公平的教育竞争环境所做的努力,但也有人批评。
一个潜在的隐患是,地方政府将面临不断膨胀的教育开支。偏远地区公共资源的缺乏是私营部门开办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政府支出跟不上公立学校份额的增长,可能会导致学校设施和人员的处境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