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Lee Myers 和David E. Sanger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虽然拜登和中国领导人的虚拟会晤并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突破性进展,但是,观察者们认为,没有什么会议可以一次性解决两国之间的巨大分歧,双方至少都表达了希望缓和两国矛盾的意愿,目前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还要看两国如何调整今后的政策。

拜登总统和中国领导人之间的虚拟会议,在一个危险系数螺旋式上升的关系中,没有带来任何突破性进展,这本就不是他们此次会晤的目的。
相反,两位领导人寻求的是,两国之间的许多争端不继续升级为更广泛的冲突,如果他们能将他们之间的对话转化为一种缓和的氛围,这就算得上是一种外交上的成功。
拜登在开场白中对中国领导人说:“在我看来,我们显然需要建立一些常识性的护栏。”两人之间的谈话是在白宫罗斯福厅和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进行的一次类似于Zoom的虚拟通话。
中国领导人称呼拜登为“我的老朋友”,并使用了一个航海的比喻,将两国比作必须共同在海洋的风浪中航行,而不发生碰撞的船只。
然而,表面之下却是难以解决的尖锐矛盾。
在三个半小时的会谈结束时,两人甚至没有拼凑出几十年来中美之间的首脑会议上,通常会出现的那种联合声明。中国领导人与特朗普在2019年的最后一次会晤也没有发表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恶化。
这次会议结束时也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比如让双方的官员小组就战略核问题和网络空间的冲突举行进一步会谈,就像拜登去年6月与另一个争吵不休的地缘政治对手、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峰会那样。
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结束后不久,一位高级政府官员告诉记者:“我们并不期待有突破性进展,没有任何突破。”
相反,双方发表了各自的声明,各自强调了长期以来争论的要点。这些声明等同于罗列彼此不满的清单,几乎没有提供妥协的余地。
白宫的声明说,拜登对新疆、西藏和香港的侵犯人权行为,以及中国损害美国工人的“不公平贸易和经济政策”表示关切。中国方面的声明中,中国领导人表示,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在“玩火”,并明确警告说,世界有可能重新陷入半个世纪前的超级大国对抗中。
中国领导人说:“搞意识形态划界、阵营分裂、集团对抗,将不可避免地给世界带来灾难。”
这显然指的是拜登政府的一个支柱战略,即通过与志同道合的国家联手来对抗中国,这些国家忌惮中国或反对中国的威权模式。他说:“冷战的后果已经不远了。”
通过这样的说辞,中国领导人直接进入到与华盛顿正在进行的辩论中,即这两个大国是否正在陷入类似冷战的局面,或者由于两国深刻的经济、贸易和技术联系,可以避免陷入任何类似旧时的美苏关系。
这次会议的基调提醒我们,中国也许不可避免地仍然是,拜登和他的高级顾问们认为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但他们拒绝了与冷战的比较,认为那过于简单化,正如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所说:“我们选择不这样做。”
沙利文上周在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的一次演讲中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因素,它不会消失,而美国也不会改变,不会改变我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任何立场,因此,我们不得不学习如何面对这一现实。”
尽管两位领导人今年已经通过电话交谈了两次,这次会议旨在继续对两国在以往峰会上的问题进行更彻底的讨论,但亲自会面是不可能的,因为自2020年1月以来,疫情和政治上的关注使中国领导人无法出行。

白宫曾希望举行面对面的会议,比如在上个月在罗马举行的20国集团会议上,但没能成功,白宫得出的结论是,与其让紧张局势发酵到明年,还不如进行远程会晤。因为到了明年,中国领导人肯定会忙于应付2月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和11月举行的党代会,预计大会将延长他的任期。
拜登多次建议,美国有可能与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并在某些问题上与中国对抗,与此同时,美国不会与中国产生冲突的风险,无论是在中国沿海有争议的水域还是在网络空间的阴暗面。
拜登还希望在加强美国国内竞争力之后再举行这次会议。就在会见中国领导人的几小时前,他签署了两党合作的基础设施法案,他的助手们将其作为强化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例子,他最近还签署了其他立法,禁止一些关键的中国技术企业,如禁止电信巨头华为在美国境内运营。
一个国家视为加强经济的举措,在另一个国家看来却显得咄咄逼人。
前助理国务卿丹尼·拉塞尔,在奥巴马政府期间参加过与中国现任领导人的会谈,他说:“两位领导人都对两国关系和对方国家的行为感到不满,双方也都注意到了彼此军队之间发生事件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迅速失去控制。”
没有一次会议可以解决两国之间的巨大分歧。
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仍未得到解决,中国距离在12月31日的最后期限前购买3800亿美元美国产品的承诺,仍有1800多亿美元的差距。问题已经出现了,并且有可能变得更糟,根据五角大楼的评估,中国正在迅速扩大战略核武库,并可能放弃其几十年来保持“最低威慑力”的战略。
政府官员拒绝讨论有关核建设的内容,只是含糊地表示拜登“强调了管理战略风险的重要性”。
这位高级政府官员表示,分析家们认为会出现的其他话题并没有出现,包括为外交官、记者和其他人发放签证的争议,以及是否有可能邀请他们参加明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等。
许多人还期待着建立一个讨论争端的论坛,就像小布什总统和奥巴马总统建立的那样。双方确实同意在较低级别的官员之间进行会谈。这一点,以及双方领导人在其发表的声明中的语气,使人们对紧张局势的缓解至少抱有一点希望。
华盛顿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的安全专家罗里·丹尼尔斯说:“为了缓和双方相互不信任的关系,双方都发表了所有正确的观点,未来的问题是双方将如何调整政策来适应这一方向的变化。”
在拜登于9月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最后一次电话交谈后,双方关系的基调至少有了很大改善。
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20国集团峰会期间进行了会晤,并在上周末再次通了电话。拜登的气候变化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和中方特使解振华,本月在格拉斯哥的会谈中就这一问题达成了一项令人惊讶的协议。
根据中国对会谈的描述,中国领导人提出,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合作是以整个关系的稳定为条件的,这一立场与拜登的观点不一致。
北京人民大学国际研究副教授成晓河说:“中美正在进入一个缓和期,但我们不知道这个缓和期会有多长,会达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在两位领导人进行虚拟会晤时,另一个会议也在北京举行,纪念被称为飞虎队的美国飞行员,他们在1941年和1942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帮助了中国。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在活动中说:“飞虎队的故事支撑着中美两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深厚友谊”。
他承认目前两国关系紧张,但补充说,两国“应该延续经过战争锤炼的珍贵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