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1月11日报道,对于外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在中国销售产品可以产生巨大的回报,但是,监管问题同样令人头疼。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及电动汽车行业的领跑者。
欧盟商会在一份报告中列出的有关中国汽车行业监管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透明度,新规的过渡时间不足,以及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则起草过程”。
虽然9月份发表的这份调查报告没有引用具体的例子,但汽车行业人士表示,这凸显了对中国监管流程的失望,以及汽车制造商在适应中国不断扩大的监管影响力时面临的麻烦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过去,符合欧盟和美国标准的汽车基本上都能满足中国监管机构的要求,因为中国的法规建立在西方的同等标准之上。
但中国现在引领着电动汽车行业的监管。这是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之下必然出现的结果,也是中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在一系列行业中率先采用国际标准。2020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约占全球总销量的40%。
大众汽车的抗争
去年,大众汽车的工程师为重新设计其ID.4电动SUV的电池组作出了一次代价高昂的抗争,反映出中国汽车行业的激烈局势。
两位知情人士称,这款电池组已经通过了大众和德国政府的热管理性能测试,但不符合中国的新标准,要求进一步降低电池在电动汽车发生碰撞后的头五分钟内起火的可能性。
消息人士称,中国政府没有通知新标准的生效时间,导致了这一问题。但他们补充说,大众汽车总部的强硬态度也是引起纷争原因之一,大众没有意识到,中国的监管机构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愿意听取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意见。
消息人士称,除了向中国工信部以及汽车测试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派出高管,要求明确新规何时生效之外,大众还组建了一个工程师团队,花了大约六个月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最初计划的轻质铝制电池组被替换成更重的铝-钢电池组,并且重新对结构进行了设计。汽车底盘的机械设计也被改变。
一位消息人士说:“有时改变现有车型的关键部件比制造一款新车型的难度更大,ID.4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众汽车在给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称,ID.4顺利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其区域性团队得到了必要的支持,以满足当地的法律要求,而且对不合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
需要更多过渡时间和规则透明度
外国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表示,中国政府应该继续提高监管流程的透明度,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
奔驰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安尔翰(Hans Georg Engel)上个月告诉记者,在中国进行汽车开发和测试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新法规生效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合规。
据外国汽车制造商的高管称,其他问题还包括有时候只有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被邀请参加有关新规的初步讨论会,而外国汽车制造商只能参加后期的会议。
中国工信部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没有对路透社的评论请求作出回应。
走向全球
去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标准2035”——花两年时间制定的一项新的产业战略,旨在使中国在制定国际标准时拥有重要的话语权或者占据主导地位。
这项标准提升战略涵盖的行业十分广泛,从科技到钢铁、从产品包装到生物科技,当然也包括汽车行业。
为此,由中国工信部支持的国有企业CATARC正在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6月,CATARC在日内瓦设立了一个办事处,这里同时也是联合国运输监管机构的所在地。CATARC还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合作制定电动汽车政策,并与乌兹别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等国家举行例行会谈。9月份,CATARC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中国的一些汽车监管法规已经得到欧盟、以色列和智利等市场的认可。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在9月份举行的CATARC年会上表示,提高中国汽车排放规则的全球影响力也将推动中国制造的发动机、零部件和测试设备的出口。
为降低出现监管意外的可能性,外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大对中国研发中心的投资,以深化对当地环境的了解程度,并在中国监管机构最关心的技术要求方面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大众汽车正在合肥新建一座研究中心,并提高电动汽车的产量,就在上个月,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立一座新的研发中心——这是其在美国之外建立的第一座研发中心,戴姆勒也在北京建立了一座新的研究中心。
戴姆勒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在开幕式上说:“随着我们进入软件驱动和电动汽车领域,这个世界正在快速变化,全球政府都在加快监管调整的步伐。”
“鉴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我们公司将确保中国的(监管)标准永远不会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