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金融时报:拜登的对华贸易政策缺乏新意,令人失望

金融时报评论部发表社论,认为拜登提出的对华贸易战略太过被动,而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参与度仍然颇低,使一些盟友失望,这种做法有可能反而将最终的战略胜利交给中国。

戴琪。来源:视频截图

经过七个月的审查,拜登政府公布了其对华贸易战略。这几个月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果;从本质上讲,这种做法延续了特朗普的立场。这可能是反映了美国政治现实。但它对美国的盟友是一个打击,他们希望看到华盛顿再次在倡导贸易和投资协议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相反,他们看到的似乎是两党都想退出的冲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有可能将战略胜利交给北京。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3月上任后首次对中国贸易发表详细评论时说,华盛顿将开始新的谈判。但这主要是为了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其履行在2020年1月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做出的承诺,此前特朗普政府已对最初的3700亿美元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

北京承诺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将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购买量增加2000亿美元。华盛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中国的购买量只占其承诺的60%多一点。

戴琪似乎确实想解决中国的补贴和使用国有公司的问题。但白宫已表示无意就“第二阶段”协议开始谈判,本来这将从对大豆和钢铁等商品的关注,转向知识产权、数据流动和监管等关键问题。官员们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政府准备认真参与。但这意味着目前唯一真正的变化是重新开放一个程序,允许那些抱怨需要对中国的基本部件支付关税的美国公司申请豁免关税。

这一切在政治上并不令人惊讶。由于民主党人担心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可能失去对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控制权,因此废除协议并取消对中国的关税几乎是不可行的。不愿意采取可能被描述为伤害美国工人的贸易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白宫至少可以尝试重新确定谈判议程的方向,而不是满足于惯性。

美国官员表示,他们打算与盟友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并已采取措施重启与布鲁塞尔的贸易关系。美国和欧盟在6月同意结束其17年的飞机补贴争端,解除了数十亿美元惩罚性关税的威胁。他们上周还在匹兹堡成立了一个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以协调在全球关键问题上的做法,但这还处于早期阶段。

不过,许多盟友认为美国正在将自己从塑造全球贸易体系的想法中边缘化。就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中国上个月却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项协定是从特朗普2017年让美国退出的TPP演变而来的,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协定之一。

北京的申请最初可能会被CPTPP的现有成员之一否决。美国在亚洲的合作伙伴非常希望美国加入,他们指出,如果拜登的印太战略缺乏经济层面,那么仅有国防和安全的努力就是一个两脚凳。但是,美国在此集团中置身事外的时间越长,其成员就越可能得出结论,让北京加入其中符合他们的最佳利益: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中国是一个主要的贸易伙伴。对于决心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白宫来说,这却将是一个巨大的地缘政治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