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深度:创纪录的暴雨和官员误判如何导致14人死于郑州地铁隧道

Keith Bradsher和Steven Lee Myers周六(9月25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深度报道,分析了郑州暴雨当天发生的地铁溺亡事件。报道认为,地铁系统设计上的缺陷和当天地铁运营中的失误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今年7月20日,中国有可靠记录以来的最大一小时降雨,就像一英里宽的瀑布一样在郑州市上空降下,造成至少300人死亡,其中14人死于地铁隧道。

Windmemories,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灾难发生后,地方和国家官员最初表示,面对如此规模的暴雨,他们无能为力。

但纽约时报对当地政府当天应对措施的分析显示,地铁系统设计上的缺陷和当天地铁运营中的失误几乎肯定是造成隧道溺亡事故的原因之一。这些分析基于政府文件、对专家的采访和中国的新闻报道。

郑州的困境为其他城市中心在气候变化时代如何应对气候灾难提供了教训,其中包括纽约,该市在9月1日的一场大雨中关闭了地铁。

洪水显示了全球变暖对中国过去四十年积极发展模式的挑战。随着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其挑战着中国城市的应对能力,包括地铁设施。郑州地铁9月12日才开始重新开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灾害与应急管理的副教授孔峰说:“我们人类需要学会与狼共舞,在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中生存,因为我们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阻止它。”

Wzl19371,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中国政府现在似乎承认地方官员的失误,也承认恶劣天气事件将变得越来越普遍的可能性。在洪水发生近一个月后的一次考察中,总理李克强警告称,中国需要解决防备方面的任何不足,“以警示子孙后代”。根据一份官方声明,一个政府调查小组将“渎职行为”归咎于执法部门。

这个话题在政治上已经变得敏感。社交媒体平台上已经删除了批评政府行为的帖子。一个组织鼓励骚扰报道灾难的外国记者。

尽管如此,这些照片和故事在消失前还是在中国各地引发反响。在地铁隧道深处,水在列车窗外汹涌澎湃,就像棕色激流。随着水位上升,乘客们挣扎着呼吸。

被困在郑州5号线的乘客郑永乐(音)说:“我感觉自己就像在那里等待死亡,尽管我不知道会怎么死,是窒息还是溺水。”

5号线14人死亡只是这场灾难的一部分。140万人暂时流离失所,在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7月19日晚,郑州气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紧急警报中的第一个,并持续到第二天。根据包括郑州在内的河南省政府规定,警报本应导致除必要企业外的所有企业关闭。出于尚不清楚的原因,该市没有发布这样的命令。

这场雨在7月20日达到顶峰,造成了创纪录的暴雨。从下午4点到5点,降雨量为7.95英寸(20厘米),是政府预测未来三个小时降雨量的两倍。相比之下,9月1日纽约市的每小时最高降雨量为3.15英寸(8厘米),8月21日田纳西州的致命洪水也出现了类似纽约的峰值降雨量。

克里斯多夫·伯特是IBM旗下预测机构Weather Underground的气象历史学家。他说,郑州当天的降雨量是世界上主要城市中心可靠测量到的最大单小时降雨量。

“郑州和曼哈顿的暴雨表明,气候变化意味着,现有的暴雨频率计算方式可能不再有效,”他说。

郑州地铁系统,包括雨水泵站、排水沟及排水管渠,都是按照中央政府的排水标准设计的,但只适用于根据早期假设,在特定年份有50分之一的机率发生的那种暴雨。

相比之下,郑州的气象学家估计,像7月份那样的暴雨在一年中发生的几率不到千分之一,尽管中国国家气象局警告称,中国只有到1950年代初的可靠记录。

中国农业大学的孔峰说,市政府官员已经针对严重的洪水进行了应急演练,但没有针对灾难性洪水的演练。

“这座城市有隐藏的弱点,直到这场灾难发生后才被发现,”他说。

官员们表示,地铁系统的一个脆弱点是一堵挡土墙,其建在该市10多年前确定的一个容易发生洪水的地区。这堵墙矗立在一个维修场旁边,紧邻一个斜坡的底部。一条六车道的大道从一排30层高的公寓楼沿着斜坡向下延伸。

随着暴雨的肆虐,水顺着斜坡流下来。挡土墙倒塌。水涌入用于将列车运出地面进行清理和维修的隧道,填满了5号线,这是地铁系统中最新、最繁忙的线路之一。

据郑州地铁称,挡土墙在下午6点左右倒塌,10分钟后,当局关闭了地铁。社交媒体账号显示,在那之前,地铁系统里就有洪水。

关闭的黄河路隧道。Windmemories,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孔说:“如果地铁能提前停运,伤亡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到那时,水已经开始淹没环绕市中心的5号线的一列火车。郑先生和其他500多名乘客被困。

郑州当局尚未透露列车继续运行的原因。第二天,中国交通运输部表示,地铁司机本可以立即对安全问题做出反应,之后再与调度员进行检查。

在发洪水期间,地铁就像是那些仍然试图在城市中穿行者的生命线。

王云龙(音)告诉中国新闻媒体,他和一位同事邹德强从上海出差,因为无法从酒店叫到出租车,所以决定乘坐地铁。

尽管郑州地铁已经开始关闭一些入口,但他们仍能在黄河路站登上5号线列车。只停了两站,就在海滩寺站遇到了麻烦,在那里停了大约20分钟。

下午5点50分,火车再次开动,穿过一条隧道,向沙口路驶去,这条隧道是5号线最深的一段。由于隧道开始积水,司机在两个车站之间停了下来。他试图使列车倒行,但为时已晚。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照片和视频中展现了可怕的细节。

一些乘客得以从列车前部下车,穿过隧道中汹涌而下的危险水流,前往沙口路站。王先生和邹德强都试过了,但邹失去了控制,被激流卷走了。

目击者描述,疏散隧道里乘客的过程缓慢而混乱。当浑浊的河水上升时,乘客们在列车车厢顶部附近喘着气。当时在厘的人说,晚上9点左右,洪水开始退去,救援人员赶到了列车旁。

死亡事件促使人们要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另一名乘客沙涛的遗孀在微博上发帖指责地铁系统继续运营。在洪水发生的第二天,她接受了电话采访,描述了她绝望地寻找丈夫的过程。她抱怨说,地铁被水淹没后,政府搜救行动迟缓。

沙涛和邹德强的尸体在大约一周后被发现。

她写道:“郑州地铁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