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是如何悄悄成为生物科技领域的巨头?

商业内幕网的安德鲁·邓恩和艾莉森·德安杰利斯介绍了中国的生物科技行业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由于中国政策的改变,中国医药科技公司纷纷转向开发新药,并迅速取得了成绩,开发出了获得FDA批准的癌症新药,并谈成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可能很快就能赶上美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发展。

在过去几年中,像强生和默克这样的制药巨头在新泽西郊区有了新邻居。

成长中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已经悄悄地开始在几英里外的地方开业。

就在上个月,百济神州表示,它将在小镇霍普韦尔建造一个42英亩的研发园区。其他中国药物公司,如和黄医药和传奇生物也已经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业务,并正在积极招聘,计划将它们的药物也带到美国市场。

Photo by: ma luyao, CC BY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新泽西州的增长——世界20家最大的制药公司中的大多数都在这里有足迹——是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扩张的诸多迹象之一。这些公司正在筹集创纪录的资金并研究创新药物。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药品销售额将从现在的300亿美元翻一番以上,很快就可以与美国竞争。

生物技术投资者布拉德·隆卡说:“即使你不关心中国,你也需要了解这一点,因为这些公司将成为国际竞争者,而且可能会有全球影响。”

他在2018年推出了最大的追踪中国医疗行业的指数基金。

隆卡的基金追踪66家生物制药公司,并以CHNA的名义进行交易,即使领先的生物技术指数在今年下降了7%,它在2021年迄今为止也已上涨了21%,这个基金价值1600万美元。

这个由中国政府高度控制的新市场,正在推出价格明显便宜的药物,并可能改变全球生物技术的格局。

中国的改革是为了快速增长

中国的生物技术并不是一夜之间走到这步的。就在几年前,中国的药品行业可以说是在沉睡着的。

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许多企业以高利润生产非专利药,并没有什么动力去研究新药。

但在2015年,中国领导人强调生物技术是一个优先事项,作为广泛的“中国制造2025”愿景的一部分,他们希望在某些战略领域建立中国的地位,包括药物开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实施了一些改革,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改革刺激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国加强了国内的药品监督管理局,雇用了以前在美国和欧洲工作的监管人员。政府还在2017年加入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监管机构(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它为药品的质量、安全和疗效制定标准。同年,政府开始每年更新其报销的药品清单,例行增加更多新药。

随着政府开始为较新的药品支付更多费用,它也引入了降低非专利药价格的方法。中国继续扩大一项名为“带量采购”的计划,让公司通过价格竞标来获得政府对其非专利药的支持。结果就是大幅降价,这导致许多中国制药商转向了当下的利润所在:新药。

最后,当地资本市场还在2018年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当时香港证券交易所实施了非正式的生物技术例外,免除了对收入和利润的某些要求(香港使生物技术公司无需获得收益即可上市)。许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昂贵的药物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现在可以上市了。

中国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破纪录的IPO、资本和交易

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爆炸性增长,资本流动,公司启动,科学人才涌入。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从2015年到2020年,对中国的制药和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交易数量增加了两倍。而且这些交易的规模也变得相当大,总交易额从2015年的11亿美元爆炸性增长到2020年的105亿美元。PitchBook的生物技术分析师约书亚·赵说,今年有望打破另一个筹资记录,中国药品行业的筹资额将超过120亿美元。

Photo by: Longshing Ma Hon Wonia,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香港市场的生物技术特例,使其在生物技术的IPO活跃度堪比纳斯达克。这一规则的早期采用也使其成为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最青睐的选择,比其他国内交易所(如上海和深圳)更受欢迎。

根据隆卡汇编的数据,生物技术公司在香港筹集的现金与美国交易所的一样多,甚至更多。2019年,10个最大的生物技术IPO中有4个发生在香港。而去年,10个最大的IPO中有8个在香港,包括4个最大的IPO。

创纪录的资金水平已经促使创新的流向发生了变化。中国不再专注于生产非专利药或模仿最火爆的治疗药物。根据一些衡量标准,它已经在与美国的生物技术竞争了。

例如,根据杰富瑞公司分析师迈克尔·伊的研究报告,去年在中国申请的实验性新药比美国还多,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他说这预示着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将产生更多的合作。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癌症治疗方面。

建立了美国团队的公司,已经在把在中国开发的药物带到美国市场。

2019年,百济神州创造了里程碑,它开发的泽布替尼(Brukinsa)成了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中国癌症药物,该药物通过阻断帮助癌细胞生长的信号来治疗淋巴瘤。

专注于癌症和免疫疾病治疗的和黄医药也希望其药物能够获得美国的批准。它在今年早些时候向FDA提交了第一个癌症药物。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霍格说,他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拥有一支约175人的美国团队并迅速发展,因为和黄医药计划在未来几年在美国推出多种药物。

中国制药产业增长可能影响美国的药品定价

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因此,这个国家的生物技术产业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西方制药巨头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开始抢购其中一些化合物的权利。今年,诺华、艾伯维和西雅图遗传学公司等大型制药商已经获得了由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百济神州、天境生物和荣昌生物制药开发的三种新型癌症药物的权利。这三笔交易加起来获得了大约10亿美元的预付款,如果在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并达到一定的收入目标,还将再收获几十亿美元。

中国是否能够不仅将其药物,而且将其较低的价格出口到国外则是另一个问题。中国的国家报销制度已经成功地降低了成本,一些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在美国产生类似的效果。

以亚洲为重点的投资公司Indus Capital Partners的合伙人安·杜说,一种在美国需要花12万美元的癌症药物在中国可能只需要花1万美元。他补充说,中国公司可以把这些低价引入美国,压低美国制药商的价格。

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仍有很大风险  

中国的药物初创企业正在撼动癌症药市场,但还没有扩展到其他疾病领域。例如,据RTW投资公司的彼得·方说,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有150多宗癌症药物许可交易,但只有约20宗交易涉及心血管药物。

Photo b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n Unsplash 

和黄医药的霍格说,本地产业往往有一种群集心态,他强调 “PD-1的闹剧”作为一个关键的例子。中国有几十家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开发针对同一癌症靶点的药物,即PD-1,但这个市场已经有了几种获批药物。霍格说,过度拥挤已经导致这些药物的价格暴跌。

还有一些在美国无法想象的风险也在中国隐现。正如中国今年夏天所展示的那样,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大幅重塑整个行业,例如它要求所有教育技术和家教公司成为非营利机构,并将这个价值1000亿美元的行业彻底摧毁。

中国会不会最终认为国家已为医疗保健支付了太多费用,并告诉公司以成本价出售他们的药品?PitchBook的赵说:“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显然不是零。”

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如何向肿瘤学以外的领域扩展将是这个问题的关键。罕见病药物在美国取得了成功,因为制造商对相对较小的患者群体收取高价,通常高达六位数。

只有几家公司,包括北京的北海康成,已经开始研究这类药物。

杜说:“这将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不得不考虑罕见病药物的报销价格,因为中国一直以来都愿意为最多人谋求共同利益。中国是相当实际的。与其花20亿美元来解决中国20万人患的某种罕见疾病,不如把这些钱用在肿瘤学上拯救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