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伦周刊报道,中国股市正从近几个月的暴跌中复苏,但一些策略师认为,这是卖出而非买入大盘的机会。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中国股市近期仍存在大量风险。

iShares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交易所交易基金在过去一周上涨了3%,从最近几周的亏损中得到了可喜的缓解。但投资者仍持谨慎态度,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尽管,中国当局至少在一个方面发表了一些更具安抚性的言论,抵消了其持续的监管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已向美国监管机构提出改善会计和审计合作的建议。美国监管机构正致力于实施一项立法,将三年内不遵守美国审计标准的公司退市。但美国监管机构并不是唯一的威胁:中国自身也在收紧对海外上市公司的控制,尤其是那些拥有敏感数据的公司。
此外,Pavilion Global的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还列举了其他许多原因,对近期的涨势提出了警告,其中包括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恶化,以及中国央行在经济放缓过程中面临的艰难政策选择。8月,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低于预期的47.5,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萎缩,当时该国正处于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最糟糕的停产状态。
随着中国第二大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为880亿美元的债务苦苦挣扎,中国持续存在的债务问题也成为了焦点。
如果中国放松政策以缓冲经济,这可能会给看涨人士带来一些希望,但其他策略师仍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对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等中国科技股——这些公司正处于监管行动之中。
BCA Research新兴市场策略师阿瑟•布达格扬表示,最新一轮监管与以往不同,反映出中国政府对待平台公司的方式发生了结构性体制转变,这可能导致这些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盈率下降。
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短期内从超卖水平反弹是有可能的,而且幅度可能很大。不过,反弹将是短暂的,不太可能出现周期性或长期反弹。尚未抛售的投资者应利用此次反弹减少对中国科技、媒体和电信类股的投资。”
他说,这些公司的管理方式可能会更像中国的国有企业。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的股价还没有出现科技股那样的飞速上涨。尽管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在美国存托凭证问题上的措辞有所软化,但BCA仍认为存在大量风险,并指出两国监管机构都在加强对美国存托凭证的审查,这增加了中国科技股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而不是在美国上市的可能性。
几个月来,基金经理们一直在把在美国上市的股票转投香港上市的股票,他们正在更多地关注中国国内市场的机会。虽然景顺金龙中国ETF今年迄今仍下跌24%,至48.52美元,但专注于中国在岸市场的安硕MSCI中国A股 ETF今年基本持平。
瀚投中国股票业务主管米歇尔•齐表示,在全球和地区基金配置中,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减持正接近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水平。齐在中国A股市场看到了机会,该市场也受益于资金的强劲流入。
选股者关注的一个领域是中产阶级消费者,他们可能会因中国政府解决不平等、住房、教育和医疗成本问题而受益。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马克•黑费尔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中国对提高可支配收入、壮大中产阶级和支持就业的关注,对中国的长期消费增长是积极的。”他补充称,中国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是他最青睐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