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悄悄出台指导方针,推动地方政府在高科技领域采购国产货

据日经新闻报道,中国正指示地方政府根据采购指导方针购买国产货,同时推动外国供应商转向本地生产,该指导方针里涵盖了X光机和气象仪器等高科技产品。

Photo by Zhimai Zhang on Unsplash

作为中国财政部和工业部5月发布的审计政策的一部分,国产化率规则适用于41个类别的315个产品。这些项目被分为4个国产化率级别,在25%和100%之间不等,但这是以数量还是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尚不清楚。

官方数据显示,在2019年,在中国各地3.3万亿元的政府采购中,地方政府的采购额占到90%以上。这份未正式宣布的采购指导方针可能会让外国供应商头疼,并可能加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消息人士说,清单中的大部分产品是具有安全影响的高科技产品,中国领导人已将这类产品视为重中之重。

医疗设备占了大部分份额,有近200个产品,包括核磁共振机器、X光设备、外科内窥镜以及PCR测试设备。其他许多产品都有国防用途,如飞机通信系统、海洋和地质测量设备、气象仪器和测量隧道等地下结构的工具。

“政府采购”一般指的是地方政府直接购买的设施和设备。如果它还包括国有企业和有地方政府投资或管理的医院的采购,那么对进口商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先进医疗设备的国产化率规定反映了鼓励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的目的。这一变化将打击该领域的三巨头:GE医疗、西门子和飞利浦,以及佳能、富士胶片控股和奥林巴斯等日本企业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还不确定这种要求是否会延伸到技术含量高的核心部件。北京的一个外国企业组织说,尽管如此,鉴于制造商担心技术可能泄漏到中国,损害他们在中长期的竞争力,他们希望中国政府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自2018年左右以来,中国发布了推荐的供应商和产品清单,涉及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复印机等信息技术项目。据报道,只有符合某些国内所有权和管理要求的公司才会出现在这份清单上。

与审计准则一样,这些指导方针也没有被正式公开,据信,一些城市和国有企业会遵循这些指导方针。中国日本工商会已要求中央政府明确采购标准,以便外国企业不会被简单地拒之门外。

这些不公开的内部文件将进口产品拒之门外,与中国政府对外欢迎外国企业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新的审计准则,由于针对了美国擅长制造的先进医疗设备,这有可能进一步激化双边贸易摩擦。

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限制各国在国内和国外供应商之间进行歧视。中国目前不是该协议的签署国,中国正在就加入该协议进行谈判,但据报道,由于双方在条款上难以达成一致,谈判陷入了僵局。

在美国,总统乔·拜登在7月底宣布了加强政府“购买美国货”的计划,将逐步把美国货含量要求从现在的55%提高到75%。

[yar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