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对新冠病毒采取了穷追猛打的政策,但是,维持这一政策的经济和政治成本都在不断上升,作者呼吁中国政府改变态度,应该学习西方国家,找到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智慧。
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已经学会了与新冠病毒共处,而中国,还在致力于彻底消除新冠病毒,这种做法有可能使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几年内处于孤立状态。
这个月在中国,虽然边境管制严密,但传染性极强的Delta变体在31个省份中的一半以上都出现了,这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又一轮有针对性的封锁、旅行限制和大规模测试。
虽然这次疫情是自去年武汉首次爆发以来规模最广的一次,但世界卫生组织说上周五中国的总病例为141例,约为美国当天新感染病例的0.01%。
在一个拥有世界上最高疫苗接种率的国家,为控制相对较小的病例数而采取的积极行动表明,共产党在实现新冠零感染方面的政治投资是多么大。中国当局越来越多地宣传他们在控制病毒方面的成功,并把它作为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上的胜利,这些国家现在将新冠视为地方性疾病。
在短期内,中国领导人具有保持严格控制的动力,他们不希望任何重大疫情使冬奥会出现意外,也不希望五年一次的党代会蒙上阴影。
然而,问题是无限期维持这一政策的经济和政治成本在不断上升,特别是随着病毒产生新的变种,它变得更容易突破限制。
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正明(音译)说:“中国迟早要放弃这种遏制战略,你可以暂时保持零感染,但你不能永远保持零感染,因为病毒会在你反应过来之前进行反扑。我担心的是,他们不会积极追求战术的改变,因为新冠零感染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态,特别是当你追究官员的责任时,没有人敢对疫情掉以轻心。”
眼下,在中国,甚至建议采取不同的方法都成了一种禁忌。《人民日报》运营的一款健康新闻应用程序在周末发表的一篇评论中,前卫生部长高强呼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将病毒挡在中国之外,同时指责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过早放松新冠措施。
他写道:“他们仅仅依靠接种疫苗和追求所谓的‘与病毒共存’,导致了病毒的重新出现。这是他们政治机制的缺陷造成的新冠决策失误,也是坚持个人主义的结果。”
高强的文章发表后,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开始攻击上海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张文宏,他早些时候曾呼吁中国当局找到“与病毒长期共存的智慧”。
中国并不是唯一寻求扼杀新冠病毒的国家,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推行过“零新冠”的战略。但是,随着世界其他地区的开放和全球消除病毒可能性的消退,其他国家把路线转移到防止死亡和控制新冠病例数上。
中国对“零新冠”的承诺对投资者是有影响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从中国对科技公司的监管风暴中回过神来,这一度从中国股票中抹去了1.5万亿美元。今年下半年的经济风险正在增加,经济增长将放缓,而通胀压力正在回升。高盛集团和野村控股本月因中国政府遏制病毒的措施而下调了中国的增长预测。
上海保银投资管理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周日在一份说明中写道,虽然中国的新冠政策能带来一个相对安全的国内环境,但“代价使中国变得孤立”。
张智威说:“零容忍政策对经济增长来说是有代价的,高强的文章表明中国愿意付出代价。”
中国拥有14亿消费者和一个严格控制的政治体系,与新加坡这样的小型经济体相比,中国更有能力对移民和内部流动进行严格的控制。较低的死亡人数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从疫情衰退中恢复过来的主要经济体,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过度的控制
许多人,如上海30岁的广告主管莉拉·庞,对控制最新疫情的限制没有任何抱怨,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每个人都应该自律,因为这对我们都有好处。”
然而,一些中国人开始质疑中国政府的这种绝对主义做法,他们的生活不断受到干扰,多年来都没有机会到国外旅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将最近的一些病毒控制措施描述为“矫枉过正”。她说:“整个宣传让你觉得现在去任何地方都很危险,哪怕是去低风险地区。”
依靠人员交流的外国企业也很担心,特别是由于中国严格的边境管制,一些高管或他们的家人已被拒之门外数月之久。中国欧盟商会负责人约格·沃特克警告说,如果中国在其他国家开放时坚持零容忍的做法,可能会被留在“孤零零的岛上”。
拯救股票市场
中国领导人关注的一个实际问题是,与西方开发的mRNA疫苗相比,中国制造的疫苗疗效较低,尤其是在自然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虽然政府已经讨论了加强型疫苗,但尚未正式宣布任何决定。
沃特克说:“强制执行是刻在中国领导层骨子里的东西,只要他们没有足够的加强针,我认为基本会保持更严厉的控制。”
中国已经严厉批评了开放的经济论点,三个研究团体周一发布了一份报告,将美国的目标描述为“拯救股市,而不是拯救生命”。这个题为《美国排名第一?!美国对抗新冠的真相》文章的作者批评了彭博新闻社的每月新冠恢复排名。7月,美国在疫情期间的得分比中国高,部分原因是在开放方面取得了进展,两者在53个经济体中都位列前十。
这片文章写道:“彭博社的排名所倡导的行动自由和社会的‘正常运作’,并不是出于对美国人民安全的考虑,它们只是为了资本自由流动的需要,以及对超额利润的渴望。”
中国国务院下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楠之(音译)表示,中国的“零新冠”战略部分源于这样一种传统,即如果领导人不保护人民,人民就会反抗。她补充说,共产党也反复强调需要保护群众而不是追求强大的利益。
魏楠之说:“如果将来每个国家都开门,但只有中国不开门,这种事情能持续吗?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
他还举了新加坡为例。
尽管如此,中国对“零容忍”战略的强烈公开辩护,使得任何脱离这个战略的转变都更加困难。经过18个月对个别案例的关注,领导人需要进行实质性的模式和宣传的转变,使公民接受新冠病例以及死亡成为常态。
总部设在北京的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高级分析师安迪·陈说:“政府肯定会有巨大的政治风险。一旦它改变之前的决定,很多认为政府确实在保护他们的人就会有别的想法,他们会感到非常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