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于7月15日发表了评论,认为印度政府早前推进的吸引外商的“印度制造”计划由于改革力度不够大而失败,而印度现在进行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由于并无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走回了印度过去计划经济的老路,因此也注定失败。
2014年,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当选为印度总理后的第一个承诺是重振该国的制造业。自本世纪初以来,印度一直在去工业化,政策制定者们正确地认为,只有大规模的制造业才能为每月增加一百万的年轻工人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
在他作为总理的第一次重要演讲中,莫迪邀请全世界帮忙:“我想呼吁全世界的人,‘来吧,在印度生产’,‘来吧,在印度制造’。在世界任何国家销售,但来这里制造。”
“印度制造”的口号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政府计划,并配有一个时髦的标志:一只由啮合齿轮制成的大步流星的狮子。政府官员详细阐述了该如何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和改善商业环境以吸引跨国公司。在莫迪上任后的五年里,印度以提高世界银行的“营商便利度”为目标,将该国的排名提高了79位。
然而在做了那么多之后,2019年,制造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大多数外国投资都涌入了零售、软件和电信等服务行业。“印度制造”已经失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从不承认失败的政府,开始呼吁“自力更生”。
现在,在印度摒弃计划经济并开放私营领域整整30年后,政府又开始发放补贴和许可证,同时竖起关税墙。莫迪上任后关闭了1950年代开始的计划委员会。然而,新德里的官僚们又开始挑选起了赢家,并将国家资金投入到他们青睐的行业。
他们试图通过新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来做到这一点,作为在印度扩大制造业的回报,公司能够申请并从国家获得五年的额外补贴。这种激励措施最初是为了鼓励国内的移动电话生产业。在积极的游说下,政府又开始盲目地将该项目扩展到各种行业,从电池、食品加工、纺织品到特种钢。
钱显然不是问题:一个虽然在疫情期间暂停收入支持的政府,却为这些工业补贴编配了2万亿卢比(约合1736亿人民币)的预算。
唯一比计划经济型社会主义更糟糕的是毫无计划的工业政策。政府所选择支持的行业没有任何逻辑上的一致性,所有这些行业似乎都是出于不同的原因而被纳入的。
该计划是为了促进就业增长吗?那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印度的目标是在经济上独立于中国吗?那么作为以中国为重点的贸易政策的一部分,为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取得更广泛的合作,补贴应该限于针对中国主导供应链的行业。其目标是投资尖端领域吗?那么政府应该解释官僚们怎么会比正涌入印度的私募基金更有投资能力。
相反,印度社会主义时代的所有问题又回来了,而且被狡猾地伪装起来。官僚和产业政策的受益者之间的关系过度密切了?印度的最高公务员最近呼吁建立一个“体制机制”,为企业提供“手把手”的指导。无休止地改变目标?刚刚开始接受补贴的公司已经在要求政府放松生产配额。
印度花了几十年时间使老旧的、闭关自守的、没有竞争力的制造商破产。现在,政府正在向新的、闭关自守的、没有竞争力的公司提供现金,为国内市场生产。同时,政府在经济中硬性规定了工业资本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几乎是不可能解开的。
政府的支持者们指出,对投资者友好的改革政策并没有得到回应;还是没人来“印度制造”。接着,他们反问,中国不是已经从补贴自身制造业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吗?
这样的论点没有抓住重点。莫迪推动制造业的政策除了提升了世界银行的指标排名外,从未有什么实质进展。没有投资者认为印度结构性改革,尤其是法律体系的改革,已经足够深入。印度有大量的劳动力,但技术工人太少。更重要的是,卢比被高估了。新德里的政治家们根本没有努力解决这些相互关联的复杂问题,而是决定用纳税人的钱来掩盖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