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发表文章,称中国政府打击滴滴及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主要还是出于对数据安全的考虑,有专家认为中国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损害自身的利益,但是中国方面认为此举利大于弊,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协作的领域。

在中国政府对滴滴全球公司展开令人震惊的网络安全调查后不久,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转发了一则2015年关于这个应用的报道,其中显示的内容可能正是让中国最高领导人担忧的东西。
上一篇关于滴滴研究报告的截图流传开来,这个报告中可以看出,在7月闷热的两天中,在北京的官员们是如何使用滴滴服务的。这张有趣的图表显示,公安部的交通是最繁忙的,而中国的反腐机构则相对安静。
当时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无伤大雅之举,显示大数据有促进政府效率的潜力。然而,六年后,这个报告清楚地表明,外部各方,也许是外国间谍,可能会从滴滴收集关于中国一些最重要官员的宝贵情报。
滴滴上周在美国上市,中国领导人正在寻找方法控制中国科技巨头掌握的大量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确保共产党能将财富分配到少数亿万富翁的小圈子之外。中国监管机构开始认为私营公司造成了威胁,于是在滴滴进行了中概股第二大美国IPO后仅几天,就禁止滴滴的新用户注册。
从更大的意义上说,这次打击行动表明,大数据正在迅速变成超级大国冲突的下一个主战场,其影响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内重塑全球经济。随着美国游说其他国家阻止中国获得先进的计算机芯片等技术,以及中国领导人大力支持开发这些技术的国家项目,严格的数据安全控制有可能进一步扰乱供应链,分裂金融市场,迫使各国站队。
虽然中美两国都不希望经济脱钩,但如果不能就哪些数据可以安全共享达成协议,任何“智能设备 ”都可能会突然变成安全风险。
不能达成某种协议的代价对中美两国也是很高的,中国有可能失去进入海外深度资本市场的机会,而这些市场可以为其推进技术优势提供资金,同时美国公司则无法投资于世界上最大的增长引擎之一。
总部设在北京的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政策分析师汤姆·努利斯特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安全问题占据优先地位的时刻,部分原因是地缘政治动态的变化,以及围绕数据驱动的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
努利斯特的工作是为企业提供建议,他说:“从广义上讲,其代价是,过度注重数据的保护,将减缓经济和技术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和中国如何驾驭和谈判这种权衡。”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一直在寻求利用数据的潜力来实现经济转型。一些预测显示,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数据,这可能会使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这些领域需要大量信息来微调算法和改善服务。
对中国领导人来说,利用这些数据是控制政治的关键。不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监控这个庞大的国家,并压制异议,而且还希望创建一个数据市场,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释放其价值。这包括向服务器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投入1.4万亿美元,制定监管数据使用的法律,并使用强硬手段迫使科技巨头分享其巨大的数据库。
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是,在做这一切的同时,不要扼杀这个部门在过去十年中创造的、比其他任何部门都多的财富和创新。
国际咨询公司“风险控制”(Control Risks)驻上海的董事卡莉·拉姆齐说:“中国有很多承诺,说数据能够成为推动未来增长的力量,问题是你如何在控制和使用数据之间把握好界限,我不知道中国是否已经想通了这一点。”
共产党现在刚刚对这些数据可能被其对手利用提出了警告。网络安全调查已经超出了滴滴的范围,扩大到最近在美国上市的另外两家公司,为卡车提供类似服务的满帮以及拥有在线招聘平台的看准公司(boss直聘),这表明中国在担心数据落入竞争者手中有着深刻的担忧。

即使对专家来说,也不完全清楚为什么中国将公司去美国上市视为数据安全威胁,特别是考虑到美国情报机构已经有能力监视全球各地的通信。在本周来自中国政府的命令中,中国国务院和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没有说明哪些信息可能会通过海外交易所而暴露。
导火索似乎是美国去年通过的一项立法,该立法将允许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审查在美国交易所交易的中国公司的审计情况,从阿里巴巴到百度等大型中国公司都逃不过这场审计。
中国政府官员一直在呼吁,允许美国监管机构查阅公司内部文件和账目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他们似乎并不担心回避美国长期财务审计的后果。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要打仗:美国和中国能否摆脱修昔底德的陷阱?》一书的作者,他说:“虽然华盛顿的中国鹰派人士正致力于阻止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但中国方面相信,全球有足够多的资金在追逐回报,能够满足他们所有的资金需求,同时还能够按照中国的规矩行事。”
注:修昔底德陷阱是美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创造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当新兴强国威胁到现有强国的国际霸主地位时导致的一种明显的战争倾向,该术语现在主要是用于描述美国与中国的潜在冲突。
中国担忧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美国的披露规则可能会导致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数据泄露,提供比官方公布更详细的信息。本周中共最高纪律机构发表的一篇文章引用了江苏大数据实验室副主任李克顺(音)的话:“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口分布、商业热点、人口流动、货运流动和商业运作。”
该警告与今年1月份发表在一份中国学术期刊上的警告相似:“通过自由流动的数据,一个国家可以对另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报收集和分析,从而威胁到后者的国家安全。”
美国方面也担心中国将大数据武器化。特朗普总统去年出于类似的担心,禁止了字节跳动的TikTok和腾讯的微信,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说:“我们不希望美国的数据落入中国共产党手中。”
虽然拜登政府上个月撤销了中国的应用程序的禁令,部分原因是这些禁令在法庭上受到了挑战,但白宫已下令在今年晚些时候确认哪些数据太过敏感而不可被中国获取。这包括个人健康信息、遗传信息泄露、访问大型数据储存库所造成的伤害,这些信息与中国大型科技公司持有的数据类似。
美国打压中国关键技术的行动,包括出口禁令,如扼杀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促使中国政府在确保能够在必要时阻止滴滴等公司的IPO方面更进一步。
此外,阻止海外上市将有助于中国领导人促使中国大型企业与党的目标保持一致,从去年蚂蚁金服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前11个小时,突然被中国政府叫停事件中可以看得很清楚,那次上市价值高达350亿美元。

哈佛大学中国研究教授威廉·柯比说:“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保持本地技术领先者的位置,会增加党对他们的影响力,并加强企业与党的利益保持一致的动力。”
知情人士告诉彭博,北京的监管机构目前正在计划修改规则,允许他们阻止中国公司在国外上市,即使出售股票的公司是在中国境外注册的,这原本对中国的技术巨头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知情人士周四表示,零氪科技是目前已知的,在中国打压滴滴后第一家停止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计划的公司。
浙江大学的方兴东是一位前互联网企业家,他在《环球时报》撰写的专栏文章中说,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代表着“国家网络安全的巨大隐患”,因为大股东“把他们的利益放在了国外”。
他在周四写道:“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机制的全面启动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将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阶段。”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腾讯和字节跳动共雇佣了近50万名员工。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配送帝国美团网拥有5.69亿用户,覆盖2800个城市,由100万配送员组成的军队连接。微信有十多亿用户,滴滴在中国有3.77亿用户和1300万司机。
医疗保健公司ETAO国际集团首席财务官、纽约大学兼职教师乔尔·加洛说:“中国正在进行全面审查,遏制反竞争的市场行为,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确保国家数据安全,这可能会影响每个行业部门。”
一些投资者认为中国的举措适得其反。纽约Great Hill Capital的董事长托马斯·海耶斯说,中国政府限制他们最好的公司在国外融资,其实是在损害自身的利益。
但中国政府认为情况恰恰相反。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外部顾问陈曦表示,更严格的监督非但不会伤害经济,反而会防止科技公司发展过大,避免最终对国内和全球经济构成系统性风险。
此外,他说,美国和中国最终会发现,合作控制那些试图获取越来越多数据并从中获利的公司,符合双方的利益。
陈曦说:“中国、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将从这些巨头中受益,但也会继续与他们对抗,他们不可能单独处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