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新闻》报道,埋藏在北极冰层下数千年的休眠力量正在重新浮现,不论是争夺新出土资源的潜在冲突,还是长期以来被认为已被历史淘汰的病毒,这些都对人类文明构成了多种威胁。
当各国政府忙于在最后一刻阻止气候变化时,北极的气温上升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
格陵兰岛冰盖的迅速融化使得挖掘被冰覆盖的金属成为可能,2019年那里脱落的5320亿吨冰是有测量以来最大的流失。
这吸引了占全球稀土产量60%的中国。中国最大的稀土公司盛和资源(Shenghe Resources)签署协议,将开发格陵兰岛南部海岸的一个稀土矿。
这一有争议的项目成为丹麦4月大选的中心议题,帮助一个亲环境的左翼政党赢得胜利,并暂时阻碍了中国的战略。
稀土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其应用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随着各国为实现净零排放设定目标,全球需求即将飙升。预计到2025年,用于电动汽车的某些稀土将供不应求。
格陵兰号称拥有世界第七大稀土储量,而中国对这个脱碳计划的关键地点的兴趣令其他国家感到不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月末访问了格陵兰岛,并呼吁两国加强关系。
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和俄罗斯正在争夺因冰层融化而开辟的北极旅游路线。
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在4月份的气候峰会上也提到了这种竞争 ,称气候变化是“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深刻不稳定的力量”。
除了地缘政治方面的担忧,北极的融化还带来了更直接的威胁,因为冰的消失会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
西伯利亚开始出现类似于陨石撞击坑的巨大洞口,其中一个是去年形成的,深30米,宽25米。今年2月,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与地下气体的喷发联系起来,尤其是甲烷,这些气体吹过因气温升高而减弱的永久冻土。
据估计,永久冻土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碳(即植物和动物遗骸)是大气中碳含量的近两倍。当冰川融化时,微生物会消化它们,进而产生二氧化碳或甲烷,导致进一步升温,加速冰川融化过程。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可能会阻碍各国减排的努力,危及《巴黎气候协议》的目标——将全球变暖幅度限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的水平。
研究人员还将2016年西伯利亚西部爆发的炭疽热与当年一场热浪中解冻的驯鹿遗骸释放的孢子联系起来,这些驯鹿已经冰冻了几十年。
该地区持续出现不寻常的高温,西伯利亚北部的Verkhoyansk镇去年6月达到38摄氏度。2020年上半年,西伯利亚的平均气温比1981年至2010年期间的平均气温高出5摄氏度以上。
来自欧洲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关于热浪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说:如果没有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医学杂志《柳叶刀》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由于传染病的风险越来越大,气候变化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健康威胁”。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候鸟或其他媒介传播到日本。北极正在发生的事情不能再被当作一个遥远的问题而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