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迫于市场压力,日本企业着手解决企业内部的职场欺凌问题

据《日经新闻》6月8日报道,大约四年前,一名28岁的丰田汽车工程师在老板无情的欺凌和虐待下自杀。老板说他“该去死”,嘲笑他的教育背景,阻止他休假。

(来源:unsplash

6月7日,这家汽车制造商宣布了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日本所谓的“职场欺凌”。

此举凸显了不作为的风险越来越大,因为社会意识投资的兴起意味着让这种行为继续下去的公司不仅面临声誉受损的风险,而且还面临估值受损的风险。

2019年11月,丰田总裁丰田章男从新闻报道中得知2017年的事件后不久,他看望了这名工程师的家人,并承诺采取行动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去年7月,作为改变公司文化努力的一部分,他率先对约1万名经理和高管实施了“360度反馈”,这一过程包括来自下属和同事的匿名评论。

本周宣布的新措施包括,让员工更容易举报职场欺凌,为休假归来的员工重新安排重返办公室的过渡期,以及在公司的规章手册中明确禁止欺凌行为。

丰田公司最初否认骚扰和这名工程师自杀之间有联系,但后来一项裁决判定他的死亡与工作有关,将责任归于公司。丰田公司于4月7日与这位工程师的家人达成了和解。

一名高管表示,最初没有向丰田章男报告这一事件,因为“缺乏紧迫感”。他指出:“自从总裁介入后,事情进展得非常迅速。”

随着投资者更加关注社会和治理问题,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容忍被视为侵犯员工人权的不当行为。

谷歌和麦当劳等企业巨头的高管们因被指控对员工进行不当行为或存在不恰当的职场关系而被迫离职,部分原因可能是担心不采取行动的后果。被发现掩盖此类事件的公司可能面临投资者外流,从而拉低其价值。

此外,日本的法律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修订后的立法于2020年6月生效,要求公司采取行动阻止权力骚扰。权力骚扰的定义是利用上级地位,超出工作必要和合理范围,损害员工工作环境的行为。

没有这样做的公司可能会被点名批评,有可能对其形象造成巨大损害。

2015年,一名24岁的电通员工自杀身亡,职场欺凌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名员工死于加班,上级下达的指令可被视为权力骚扰。

该广告公司在该事件中受到广泛谴责,公司总裁当时也以辞职做出回应。电通努力改革其文化,为后来通过限制加班等措施来解决过度工作问题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来源:unsplash

然而,有关欺凌行为的报道仍在增加。日本劳动争议解决体系在2019财年处理了约8.8万起涉及欺凌或骚扰的案件,是10年前总数的两倍。在电通事件之后,包括三菱电机和雅马哈在内的其他知名公司也出现了与骚扰有关的自杀事件。

律师、劳工问题专家Akiko Yamakawa说:“在终身雇佣制的日本,老板们的权力比海外更大,在海外,换工作是一种常态。”这位律师还补充说,职场欺凌“受害者往往不愿举报”。

反欺凌立法不包括对违反者的具体惩罚,而劳动部的实施指导方针提供了一系列不当行为例子,但没有将骚扰列在其中。许多小企业甚至不知道这项法律。

律师Shoichi Ibusuki表示,“除非违法者和公司受到罚款或其他处罚”,否则这项立法不会真正有效。

国际劳工组织就与工作有关的暴力和骚扰达成的一项公约,明确涵盖了求职和商务旅行,将于6月底生效。尽管包括日本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尚未批准该法案,但该法案反映出全球发展势头,行动迟缓的企业可能会被远远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