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新闻6月3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修订了过去10年的数据,指出中国的人口在2017年就超过了14亿,比之前认为的早了两年。

重新计算的依据是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经调查发现“2011年至2019年的抽样存在误差”,导致每年的人口都被向上修正。中国政府对该国的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担忧日益加重,但对所使用数据的准确性仍有疑虑。
统计局在5月公布的一份文件中透露了这些变化。2014年和2015年的总人口被上调了864万,从2017年到2019年,每年都被上调了1003万。这些修订过于脱离实际,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看起来很不正常的。因此,人口在2017年达到了14亿以上。
这些变化是由于出生人数的增加。据当局称,2011年至2019年期间,出生人数比之前认为的多出约1000万。其中,890万——近90%的上调发生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这意味着在中国政府于2016年结束其独生子女政策之前,实际出生率更高。
抽样调查比全面调查更容易出错。高估或低估都是可能的,这取决于抽样调查的方式。国家统计局将所有年份的总人口和出生人数都上调了。
5月发布的2020年人口普查报告,凸显出中国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在过去10年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加了60%,他们现在占总人口的13.5%。中国很快会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国际标准,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以上。
中国的劳动力和儿童的数量将继续下降。2020年,出生人数下降到1200万,这是连续第四年下降。这几乎与1961年(1197万)的水平相同,是中国的最低纪录。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为0.852%,首次降至1%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即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为0.145%。《环球时报》报道称,中国的人口学家预计该国总人口将在2022年开始下降。
中国政府越来越担心,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和迫在眉睫的人口衰退将阻碍经济增长和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扩大。中国政府于5月31日宣布“三胎”政策,并计划加大对儿童抚育的投入,包括增加日托服务和产假时间,以及加强相关的保险制度。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正在进行社会保障和养老金改革。它还计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这一举措一直受到公众的反对。其目的是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增加劳动力的数量。
制定一个全面的国家战略来解决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在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在中国,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对于评估该国长期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和2016年放宽生育限制的影响尤为重要。一个方向的重大修正,如总人口或出生人数的大幅增加,不仅加深了对数据准确性的怀疑,而且还可能扭曲中长期的人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