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BC 5月24日报道,中国一直致力于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试图应对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以及人口增长下降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但该技术的替代效应也可能导致原有就业岗位的消失。

秦家浩(音)在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京东的物流部门中工作了大约六年。现在,他的大量工作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秦告诉CNBC:“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手工操作。实行自动化之后,有近一半工作改由机器完成。它降低了我们的工作强度。”
“以前,我负责分类集中货物并把它们放在货架上……现在,货物到达这里后,自动化设备将把货物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后把它们放在货架上。整个过程都交给自动化机器来完成。”
走在京东于中国南部城市东莞的50万平方米的物流园里,你会看到巨大的机器代替工人完成包装和上架等任务,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
秦家浩的所见所闻反映出中国目前更广泛的趋势——推动工作的自动化。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和工资上涨。
中国现在可能面临的挑战是,未富先老。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由于出生率下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过去十年中减少了500多万人。中国仍受到1970年代末为控制其快速增长的人口而颁布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
根据官方数据,在20世纪40年代和80年代之间,中国的人口规模翻了一番,从5亿多人增加到10亿多人。在接下来的40年里,人口增长幅度放缓到40%。今天,中国的人口为14亿——是美国的四倍多。
然而,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正在下降。自动化被认为是解决方案之一。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说:“自动化,当然,是其中一个大机会。我们所说的自动化涵盖数字化,既包括客户需求端的数字化,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中供给端的数字化。这对于驱动生产力提高而言意义巨大。”
“在金融行业,大约10年前,如果你看一下中国金融从业人员的平均生产力,与欧洲相比,可能是20%。现在它接近40%或50%。所以仍然落后,但在几乎……五年的时间里差距如此大幅度的缩短,这种情况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但自动化并不局限于如工厂或仓库等领域。
中国正在推进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中国政府希望与美国在更广泛领域的技术对垒中占据优势。
中国南部城市广州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一个主要测试中心。一家名为文远知行(WeRide)的初创公司正在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和巴士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取代出租车司机等岗位。文远知行的首席执行官韩旭(Tony Han)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一种方式。
韩说:“(问题之一)是劳动力的短缺,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中。不仅是中国,还有美国,还有大多数……发达国家,劳动力越来越昂贵。人们期待更高的报酬,期待更多的福利。”
“想想看,雇一个司机的成本十分昂贵,有时大城市打车成本……也相当高。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更经济的出行方式,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然而,自动化的普及率提高,也可能导致就业岗位的流失。
麦肯锡估计,在2018年至2030年期间,多达2.2亿的中国工人或30%的劳动力可能要失去原有的就业岗位。
华强森说:“当然,这对公司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所带来的的就业问题,也是对政府和整个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