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张一鸣卸任字节跳动CEO,继任者曾和他“同居”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5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将卸任公司CEO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根据张一鸣内部信,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梁汝波将接任成为新CEO,双方将确保在年底时把交接工作做好。梁汝波是张一鸣的大学室友。路透社称,这是字节跳动自2012年成立以来经历的最大的一次公司调整。

这则消息有些突然,最近几天并没有相关传闻,但却并不令人意外。

大概两个月前,3月30日,字节跳动举办9周年年会,张一鸣就透露,“新的一年,自己将减少更多日常工作,腾出更多精力来关注公司文化、社会责任和新方向。”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在这次的内部信上,张一鸣也强调,作为公司创始人,将聚焦到远景战略等长期重要的事情上去。

张一鸣还表示,脱离开CEO的工作,能够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他提到了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等领域,需要去探索。

虽然创立了全球最大的初创公司之一,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但张一鸣并没有自满自得,他还是像学生时代一样,充满好奇,乐于思考和学习,充满耐心。

学霸的成长之路

1983年,张一鸣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事业单位家庭,父亲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员,后来去东莞开办电子产品加工厂,母亲是护士。

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父母给了张一鸣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还被鼓励独立思考,做决定。

在他童年时代,父母彼此聊的话题多是双方的朋友在国外搞了某项技术,做出了某个产品。耳濡目染,张一鸣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随着年岁渐长,张一鸣的志向更加清晰,想做出具体的、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能做出个芯片,芯片是一件很具体的事物,或者能够制药,有所突破。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张一鸣第一志愿写的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第二志愿是微电子专业。由于高考分数差了点,张一鸣被调剂到微电子专业。

大一的生活有点像“高四”,课业也很繁重,张一鸣每天上课、上自习,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

这种生活让张一鸣有些沮丧和失落,不过,张一鸣慢慢地从安静朴素的校园和踏实努力的氛围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当时,他还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换专业,转到软件工程专业。相比于在面板上做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张一鸣对计算机更感兴趣。

张一鸣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做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学了一年多,却没有看得见的效果,让他很焦虑。但软件工程比较快,写个程序马上就能跑起来,发挥作用。

2016年,张一鸣重回南开大学,在演讲中说起这段经历,对学弟学妹表示,“大学开始,个人选择开始变得格外重要,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大学阶段的收获就越大。”

转院后,张一鸣的生活也没多大变化,依然是日复一日,图书馆,实验室,教室来回切换。

面对枯燥的生活,张一鸣主要做3件事情打发时间:一是写代码,因为是搞技术的必修课;二是看书,看了很多很多书;三是帮同学、朋友修电脑。基于此收获了3件事:耐心,知识,伙伴,这些对他后来的创业都有帮助。

张一鸣回忆称,“我用别人打游戏、打牌的时间,阅读了各种各样的书,或者说乱七八糟的书,包括各个专业的书,包括人物传记,也有各种境内外的报刊杂志。”

那时候,张一鸣也有困惑,觉得看的这些东西和思考的问题都很有意思,但在生活中没什么用。直到后来进入互联网行业并开始创业,各种各样的知识才发挥作用,帮助他理解行业、理解管理,更快地掌握不熟悉的领域。

“创业如果不顺利,早死早升天”

大学毕业后,张一鸣仍然着保持勤奋好学的习惯,因此成长得非常快。

2005年,张一鸣从南开毕业后加入创业公司在线旅游搜索引擎酷讯,他也是这家公司最早期的一批员工。

一开始张一鸣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但在工作时,他不会去区分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哪些不是自己该做的。

张一鸣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能帮助解决,他都去做。当时,代码库中大部分代码他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张一鸣有时间,都会给新人讲解一遍。通过讲解,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工作前两年,张一鸣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很晚。但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

此外,张一鸣做事不设边界。虽然当时张一鸣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这对他后来创业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而当时跟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的经历,也让他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

工作第2年,迅速成长的张一鸣已在公司管了四五十个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

虽然身为学霸,而且一直保持勤奋、好学的习惯,但踏入社会后的张一鸣也非一帆风顺,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情。

张一鸣是典型的理工男,处理社交、人际关系相关的事情能力偏弱。

时间拉到2009年,张一鸣当时正在和伙伴梁汝波创办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九九房。有一次他去办一个手续,在办手续的过程中,他特别气愤地给公司投资人王琼打电话,向王琼抱怨:“这些人怎么这样,一点小事都要寻租!”

手续最终没办。当时,王琼给张一鸣的意见是,“你就不要管这件事情了,可以找专业中介机构来做。”

九九房创业期间,由于欠缺管理经验,张一鸣对公司慢慢壮大时出现的员工偷懒、说话做事不专业以及“办公室政治”等问题毫无办法,处理得并不得当,导致一些员工跑去向王琼“告状”,王琼为此还客串了“调解员”的角色。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这些历练后,张一鸣和外界打交道的能力有所增强,为他再次创业打下了好的基础。

算上九九房,张一鸣一共参与过四家创业公司,不过每次都没有坚持到最后。

但张一鸣并不觉得可惜,在他看来,“创业如果不顺利,早死早升天,往前看就行了……如果你的决定是对可见的最大系统(比如社会)是有增益的,你就应该做出更好的选择。”

张一鸣也曾坦言,和很多人相比,自己是很现实的人。并且,当时他已发现新的、令人兴奋的创业机会。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Go Big or Go Home

2011年,张一鸣观察到一个现象,地铁上读报的人、卖报的人越来越少,年初还有,年底几乎没有了。

同时,2011年是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高峰,是2008年、2009年、2010年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总和。

张一鸣认为,这是信息传播介质的变革,手机很可能会取代纸媒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又因为人和手机的对应关系,手机随身携带,个性化推荐的需求一定会增加。于是张一鸣创办了字节跳动。2012年,字节跳动推出新闻推荐应用“今日头条”。

刚开始,今日头条并不被红杉资本等投资人看好,他们怀疑张一鸣这个年轻工程师如何能超越腾讯等巨头运营的众多新闻门户。

此外,今日头条创立时,业内至少有5家公司从事移动资讯客户端的业务。

但今日头条最终发展壮大了。到2016年2月,今日头条累计下载用户超过3.1亿,日活用户超过3000多万,每天使用总时长超过15亿分钟。

张一鸣当时表示,“今日头条的用户规模已经是几家门户的总和了,可以说当之无愧地超越了前一代。”

关于为何脱颖而出,张一鸣认为,“因为我们对于信息分发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机器学习的研究更深入,我们用完全不同的技术方式代替人工的方式。”张一鸣对自己技术很有信心,他曾对媒体表示,自己比美团创始人王兴更懂技术。

取得了一定成功后,张一鸣又面临另外的诱惑。

有巨头给字节跳动开出很好的投资条件,给很多的资源,给大量的数据,比风险投资更高的估值,上亿的捆绑安装渠道,几千万的流量。

如果张一鸣接受,在半年内,公司业务增速可以快几倍,但是,过早接受巨头投资并站队,对公司长远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

还有巨头开出高价,想收购字节跳动。

张一鸣并非没有动心过,他至少有过三次想卖出公司。面对巨大的诱惑,张一鸣有一次想了整整一个星期。

在南开的岁月帮助了他,张一鸣回忆称,“我想在南开那么漫长的寂寞我都熬过来了,(这算什么)。”

2016年7月,当时有消息称腾讯80亿美元估值“收编”今日头条。这次张一鸣做出了公开回应,“最近有同事郑重地跟我说,他加入头条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我当然也不是,多没意思。”

张一鸣还分享了一首英文歌曲“Go Big or Go Home ”(要么做大,要么回家),暗示了字节跳动将保持独立发展。

图源:字节跳动官网

如张一鸣预期,字节跳动继续迅猛发展,先后推出了西瓜视频、抖音、飞书等产品。今年3月,彭博社报道称,字节跳动估值预计已达到约2500亿美元。

字节跳动已经“Go Big ”了,张一鸣也将进入人生的下一段旅行。在今天发布的内部信最后, 张一鸣表示,“在公司2012年的商业计划书中,我对团队说,希望大家把创业的过程当作同行去欣赏风景的旅行。希望大家支持我在这旅行中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