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Schuman在彭博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对低收入国家提供大规模贷款并没有西方国家描述的那么糟糕。事实上,中国已经签署了由20国集团发起的“共同框架”,帮助低收入国家更好地主权债务重组。文章呼吁中国使其贷款机制更透明,同时将更多的银行纳入官方贷款机构范畴,这样中西方仍然有望合作共赢。加美编译,不代表本站立场。
编译/Harry
在中国的国际举措中,最有争议的是其对低收入国家的大规模贷款。批评者认为,中国正在将毫无戒心的贫困国家卷入“债务陷阱”,使它们对中国的力量毫无抵抗力。其他人则认为这是一个迷思,中国的计划被深深误解了。
无论怎样,有一个事实是明确的:中国贷款是世界上最贫穷国家所面临债务困境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对于任何全面的解决方案都至关重要。

真正的问题是,中国是否会伸出援手。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清楚。虽然居心不一定叵测,但中国的贷款并不遵循既定规则。先进国家已经设计了关于向贫穷国家贷款的机构、准则和程序,以及在出现债务问题时的解决办法,如巴黎俱乐部(注:巴黎俱乐部是由22个全球最富裕国家组成,专门为负债国提供债务安排的国际非正式组织)。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自己的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自己的国有银行和贷款方法进行运作。积极的一面是这可以为需要的国家提供更多资本。另一面却为新兴世界搭设了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
中国必须从孤立中走出。否则,任何化解发展中世界棘手债务炸弹的集体努力都会失败。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的其他债权人,将不愿提供救济,以使负债累累的政府能够向中国的银行偿还债务。
这对全球经济来说将是一个坏消息。由疫情大流行引发的经济衰退将负债累累的穷国推到了危机的边缘,但许多国家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走向了危机,疫情结束,它们也不太可能恢复。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University of London’s Queen Mary )全球政策研究所的教授保拉·苏巴奇警告说,整个非洲将出现 “一波同步的违约”。
中国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但它作为债权人的作用在过去20年里显著增加,其贷款对一些问题最严重的主权国家负担尤其沉重。
中国并没有对其债务人的困境充耳不闻。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在去年启动的20国集团救济计划的支持下提供了大量的救济。但现在困难的部分来了:一些穷国处于如此窘迫的境地,短期的延期偿还是不够的,因此20国集团发起了一个更全面的主权债务重组计划,称为 “共同框架”(Common Framework)。这些重组工作刚刚开始,将需要更高程度的国际协调。
北京签署了该框架,但为了帮助它发挥作用,政府及其贷款人将需要改变他们与发展中国家做生意的方式。首先,中国必须言行一致。中国经常将 “一带一路 “等项目称为可持续发展项目,是一个成功的新兴经济体慷慨地帮助那些仍然贫穷的国家。的确,中国提供了一些优惠贷款。但正如威廉和玛丽学院研究实验室AidData的执行主任布莱德·派克斯告诉我的那样,许多中国的贷款合同描绘了一幅非常不同的画面,“一个商业上精明强悍的贷款人,它专注于按时和有利息的偿还。”
这并不是特别邪恶或不寻常的事情。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向公共和私人债权人借款,这些债权人会提出一系列的条件。然而,为了帮助20国集团的重组,北京应该扩大其对发展援助的定义。目前,政府在20国集团框架下只将两个贷款人归为“官方”,即中国自己的援助机构和国有进出口银行。其余的被认为是商业性的。中国政府应该将更多的债权人纳入重组计划,至少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一个旨在促进政府优先事项的国有政策性银行。
也许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在其贷款方面变得更加透明。中国一向以其援助项目的保密而闻名。马萨诸塞州国家经济研究局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所有海外贷款中,有一半是“隐藏的”,即没有适当报告。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借款国政府的错,但中国政府经常坚持这种保密性。 派克斯在3月份发布的一份对中国贷款合同的分析发现,“中国的合同包含不寻常的保密条款,禁止借款人透露条款,甚至债务的存在。”
这很容易使重组陷入困境,因为其他债权人会因缺乏对中国贷款的了解,而对合作持谨慎态度。
北京应该在必要时免除债务人的这些规定,以协助重组进程。更好的情况是,中国政府应该更积极地详细说明其贷款的范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债权国管理着一个报告其发展援助的项目,中国应该参与其中。
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必须抵制其走自己的路的冲动。人们对其是否完全致力于20国集团框架仍然心存疑虑。Jubilee USA Network(一个专注于反贫困问题的组织联盟)的执行董事埃里克·勒康普特(Eric LeCompte)告诉我,他认为“中国的偏好是能够单独行动”,并达成自己的交易。
但一些全球问题要求中国至少部分地遵守国际规范。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和西方大国是否还能坐下来解决世界上的棘手问题的考验。如果他们在这个相对小的问题上失败了,那么对于更全面的、更有争议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和贸易,可能就无甚希望了。所以,让我们都希望它们能做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