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中国监管部门正在加强对科创板上市的审查,除了质疑公司的各种商业指标外,甚至高管的个人账户也成为审查对象。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放弃了在科创板的上市尝试,专家警告说,IPO放缓会延续到年底。
科创板号称中国的纳斯达克,在蚂蚁金服370亿美元的IPO被叫停后,中国监管机构明显加大了对科技企业的审查。
英国《金融时报》对上海科创板发布的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今年3月暂停IPO申请的公司数量达到创纪录的76家,比前一个月增加了一倍以上,上市计划流产的总次数超过180次。
去年11月,由于对蚂蚁金服贷款业务的担忧,中国取消了蚂蚁金服的上市,当时取消的IPO总数仅为12起。
金融时报评论说,取消交易可能会使中国发展在岸资本市场的努力复杂化,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中国的一项重点政策,由于去年12月美国通过的一项可能迫使很多中国企业从美国退市的法律,使这一政策变得更有紧迫性。
金融时报称,中国当局的态度似乎出现了180度大转弯。在中国国家领导人亲自支持下推出科创板时,监管当局承诺采用注册制。根据该制度,企业只要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必要的财务报表,就可以迅速在科创板上市。
但专家表示,中国证监会现在正在后退,“科创板的本意是朝着改革的方向迈出一步,而现在发生的情况肯定不是这样。这肯定令人担忧,因为即便是在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的中国金融领域,一些政策正在收紧。”
投资银行家们表示,在蚂蚁金服在上海和香港两地的超大规模IPO被叫停后,寻求上市的企业正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一位直接了解中国证监会执法策略的人士表示,中国证监会的态度似乎是“前进三步,倒退两步”。他们警告称,科创板IPO放缓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底。
一位投资银行家说,监管机构现在对企业提出了某些商业运营数据指标是如何计算的问题。今年,中国证监会暂停了几起科创板IPO,高管们还必须披露他们所有的个人银行账户,并准备好解释任何超过3万元人民币的交易。
今年3月,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浙江齐治科技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此前,该公司收到了监管机构对其估值波动、是否过于依赖五大客户等问题的28个提问。
这位银行家表示,“监管机构这些天来一直在关注细节。”
他补充称,目前IPO审查过程太长,许多公司需要扩大银行家团队。这“显著提高了上市成本,促使许多公司退出”。
根据数据,目前等待在中国上市的公司数量已升至近2300家,根据2020的IPO速度,这一积压需要大约4年时间才能清理完毕。
对IPO审查力度加大的同时,官方也越来越担心,大量新股上市可能会吸走中国股市的流动性。今年以来,中国股市在全球表现落后。
咨询公司龙洲经讯分析师托马斯•加特利表示,中国政府越来越青睐某些类型的科技公司上市,比如那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尤其是半导体,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上市公司获得科创板批准的范围,“他们发现可用的资金减少了,他们真的希望资金流向需要用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