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运河堵塞,货物积压,成本飞涨……长赐轮成功脱浅了,但一切问题就真的结束了吗?

(图源:新闻截图)

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因长赐轮在河道中央搁浅,被迫陷入了运营停滞。3月29日,长赐轮成功脱困,但直到4月3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才宣布其造成的422条船只堵塞现象正式结束。而这条世界上最为重要,也最为繁忙的运河持续一周无法运作,无疑对世界产生了极为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当专家学者们对长赐轮搁浅的问题和将造成的后续影响还在讨论之时,网友们也不亦乐乎地将长赐轮做成了各种各样的梗图。与此同时,许多人也逐渐意识到长赐轮搁浅所暴露出的国际运输问题,远远没有表面所看到的那么简单。

仅靠一艘货轮,瞬间将航海路线打回18世纪

本次出事的“长赐轮”是一艘在2018年开始启用的巨无霸货船,是世界上最长的船只之一,其长度达到了恐怖的将近400米,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帝国大厦的高度。而它的装载量更是极为惊人,能够容纳两万个集装箱,可以轻松地为两万间公寓提供家具。这艘货轮的船东为日本今治造船的子公司正荣汽船,并被台湾长荣海运租下。

2021年3月23日,长赐轮满载着大量的宜家家具和其他货物从马来西亚起航,准备穿越苏伊士运河前往荷兰的鹿特丹。然而在穿越苏伊士运河的途中,长赐轮却突然失控偏离航道,最终导致打横搁浅,彻底挡住了整条运河。长赐轮造成了长达约一周时间的搁浅,在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的不懈挖掘下,直到3月29日才再度浮起。

(图源:新闻截图)

对于搁浅原因,时至今日各方面还是在众说纷纭。一些专家认为,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3月23日发生的一场猛烈的沙尘暴,强大的风力使得长赐轮的大量集装箱起到了船帆一样的作用,致使长赐轮被推离了航道。但另一方面,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局长奥萨马·拉比中将始终认为,目前还不能排除技术失误或是人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而这一堵塞事件造成的后续影响也相当大。运河两头的上百艘货船因此无法通行,据统计,受影响的船只加起来达到了1690万吨的载重量。在此之后,部分船只被迫就近寻找港口停靠或是留在原地等待运河开通,形成了“堵船”的盛况。同时,也有一些急不可耐的货船被迫再度走上了非洲好望角航道,仿佛时间又再次回到了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的18世纪。

运河堵塞为何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苏伊士运河的大名广为人知,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是无可替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埃及时期,当时法老新努赛尔特三世下令开凿运河,其名字也成为了“苏伊士”一词的来源。不过。早期的古运河只是连接了尼罗河与红海,并且很快就被荒废。在之后的历史岁月中,运河曾多次被波斯,罗马和阿拉伯帝国重新修缮或摧毁,并最终在8世纪被彻底遗弃。

在一千余年后,随着欧洲的殖民帝国开始进驻埃及,欧洲人对抛弃之前进入亚洲必须走的非洲好望角航道,修筑一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充满了期望,这使得运河再度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经历了11年的艰难修缮后,现代的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正式通航,并对全球贸易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运河的完工在当时对世界起到了重大影响,并且在流行文化中也经常被提及。1873年,儒勒·凡尔纳在小说《环游地球八十天》中就将刚刚竣工不久的苏伊士运河安排在了主人公环游地球的路途中,足以体现运河修缮完成为世界人民带来的冲击力与影响力。

white and black wind chime on brown wooden table near sea during sunset
(图源:unsplash)

即使在此后空中运输出现,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也仍然无与伦比,并且多次因战争爆发而陷入停滞。在二战时期,意大利与德国都曾尝试从同盟国手中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运河由于受到战争的波及不得不关闭了将近一年,直到联合国出面协助清理运河内的沉没船只后才解封。

1967年,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方面再度封锁了苏伊士运河,导致运河在接下来的八年之内都没有被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由于封锁运河的行动过于突然,运河内尚有15艘货轮正在航行,这些货轮的船员们不得不在船上被困了数年之久。此后,由于这些船只在长期的等待中被沙尘所覆盖,它们又被称为“黄色舰队”。直到1975年运河再度开通,黄色舰队才得以返乡。

而此次长赐轮搁浅事件之所以引起了全球人民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除了战争时期之外,苏伊士运河从来没有在如此长的时间内陷入封锁。在这艘巨大无比的货轮阻挡了整条运河后,其为全世界带来的财产损失是极其可观的。除了挖掘和拖船的这些费用之外,运河在封锁期间损失的费用也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数字。据悉,光是埃及政府方面就因运河堵塞损失了大约9000万美元的通航费收入。

bridge over the sea under blue sky during daytime
(图源:unsplash)

更可怕的是,苏伊士运河是目前掌握全球13%贸易流量的超重要运河,每天大概都会有50艘货轮通过运河,而每天通过运河的货物价值都多达100亿美元。在这其中,汽车,石油,牲畜,电子产品等物件不尽其数。若是错过交付期限或是农产品变质,则这些企业也将承受不小的损失。所有这些连锁反应加起来,都将导致至少数亿美元的索赔。

不过《华盛顿邮报》则认为,该事件由于涉及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实在是太多(日本拥有船只,台湾负责运营,船只的注册国家是巴拿马,搁浅地点又在埃及),因此想在短时间捋顺中间的各种相关责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由于搁浅事件至少影响了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因此可能接下来还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解决事件所带来的法务问题。

当然,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后,全球网友们也再度发挥了苦中作乐的精神,纷纷在网上玩起了相关的梗。由于一张照片显示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只派出了一台挖掘机负责疏通运河,而该挖掘机可怜的身形与长赐轮庞大的身躯比较,就像一台玩具一样小巧,因此这台挖掘机被网友们拿来各种开涮,例如被拿来形容这是“正在工作的我(指挖掘机)和我还剩下的任务(指长赐轮)”。

Excavator Digging Out Suez Canal Ship | Know Your Meme
(图源:推特截图)

更深层的问题:全球供应链的脆弱,运输费用的暴涨,还有更多……

毫无疑问,运河的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颇为巨大,对全球运输业造成的打击更是无可比拟。但据CNN商业的一篇分析指出,其实早在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之前,全球供应链就已经由于疫情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而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也只是冰上的一角而已。

根据普氏能源咨询的数据,由于受疫情影响,目前占全球贸易量80%的海上运输费用正在面临飞涨的情况。运送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的平均成本,已经从去年6月的1040美元飙升到了今年3月1日的4570美元,更可怕的是,这已经只是运河堵塞之前的运输费用了。

而造成运输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便是在疫情初期经济活动急剧放缓,而接下来的贸易量迅速反弹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强烈冲击。由于疫情早期不少航线都因贸易停滞被取消,因此当欧美国家突然再度大量需要亚洲的商品时,各航运公司首先做的并不是迅速再度开工,而是需要先把被闲置在世界各地的空集装箱再度收集起来,然后才能继续运输货物。

blue and red cargo ship on sea during daytime
(图源:unsplash)

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如今海上仍然四处漂泊着载满了空集装箱的货轮,并严重耽搁了海运的速度。同时,由于疫情初期许多在中国的集装箱生产工厂都被迫关闭,世界各大运输公司也突然开始面临集装箱短缺的难题,令运输的成本被再度提高。许多大品牌,例如Under Armour,孩之宝,Costco等公司都在近期报告出集装箱的短缺令库存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麻烦,致使成本价格出现了飙升。

运输成本飞涨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在今年2月,美国海运商品进口的集装箱运输成本总共为52亿美元,而在2020年2月这个数字只是20亿美元。运输成本翻倍的增长意味着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不仅为通货膨胀率上升带来了上行压力,且物价上涨可能会迫使美联储提前加息。不论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还是华尔街来说,这都是难以避免的噩梦。

不仅如此,运河堵塞除了令人们开始再度关注海运的成本之外,也将海运工人们目前艰难的工作状况揭露了出来。国际运输工人工会秘书长斯蒂芬·克顿已经在近期呼吁,希望公众能够通过运河堵塞事件,更多地关注全球海运工人们的工作环境。

red cargo ship on sea under cloudy sky during daytime
(图源:unsplash)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海员们的日子就变得更加多灾多难。在去年3月,数十万货轮水手因为各国争先恐后地关闭边境而变得无处可去,甚至在船只抵达港口后也不被允许上岸。按照国际劳工标准,各货轮至少每11月就该更换一次水手,以防止水手过度操劳造成安全隐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这项规定目前已经形如废纸,很多水手都因此被迫超期服役,其精神状态可想而知。

疫情的到来,无疑令本身工作环境就极其恶劣的海员们身上的压力雪上加霜。即使在平时,海员也绝对不是什么轻松的工作。水手们很多时间都需要轮班工作,熬夜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而据国际海员福利和援助网络发现,在过去一年中海员们的自杀率提升了至少一倍,这无疑证明了海员们的心理健康急需外界公众更多的关注。

对于本次的长赐轮事件,虽然目前仍未查明长赐轮的事故是否与水手们的个人原因有关,但国际运输工人工会已经呼吁对这起事件进行更深度的调查。印度国际海员工会秘书长塞朗也指出,自己一直在与长赐轮的水手们联系,表示船员们“都是很棒的人,但身上肩负的压力都很大”,呼吁更多人借此事件开始关注海员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intermodal containers on dock
(图源:unsplash)

并且,如今在堵塞事件爆发后,更多人也开始质疑像长赐轮这样的巨无霸级货轮,在未来还是否有着继续发展的必要。曾经担任美国运输部货运物流顾问的南加州大学教授吉纳维夫·朱利亚诺指出,由于苏伊士运河这样的早期运河过于狭窄,自然环境也比较凶险,再加上目前的巨无霸货船数量是在过多,不排除未来出现更多“堵船事件”的可能性。

这样的假设不免令人们感到有些后怕。若是像苏伊士运河这样的重要运河再度由于超巨型货轮搁浅而出现堵塞事件,那么接下来全球将会再度面临货物积压与成本上涨问题,海运的成本也只会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纽约时报》的尼拉·乔希指出,在近十年中,货轮的平均运力增加了28%。而大批超巨型货轮的涌现造成了更多的成本问题,对于世界各地的海运设施的压力尤为严重。

乔希举例,在2016年,巴拿马运河就曾被迫为了容纳更大的货轮而耗资50亿美元进行扩建。并且在近期,许多美国港口为了互相竞争以吸引巨轮来停靠,也开始纷纷耗资十几亿美元花钱改造。但据海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的高级分析师詹·提德曼指出,港口的扩建计划实质上并未带来更多利益,相反却令各大港口陷入了类似军备竞赛一样的恶性竞争,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赢家。

综上所述,如今虽然长赐轮已经顺利脱浅,苏伊士运河也再度恢复通航,但长赐轮事件背后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都引发了人们对于海运行业的未来的各种深思。比起繁琐的索赔程序,如何避免巨轮搁浅的事件再度发生,何时能够再次降下海运的成本,并为海员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将会是更需要人们首先解决的问题。

来源: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1/03/25/faq-suez-canal-ever-given/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middle_east/suez-canal-ever-given-ship/2021/03/31/8849b85c-9154-11eb-aadc-af78701a30ca_story.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1/03/31/suez-shipping-crisis-coronavirus/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1/03/30/ever-given-suez-canal-future-lawsuits/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31/business/the-suez-canal-backup-wont-be-the-end-of-big-boats.html?searchResultPosition=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30/business/economy/container-ships-suez-canal.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31/business/suez-canal-ship-costs.html

https://www.cnn.com/2021/03/26/business/global-shipping-supply-chains/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