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引领绿色债券发行热潮,但要实现其零碳排放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过美国,引领了全球绿色债券发行热潮,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吸引投资者,为其做出的估计21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5万亿元)的碳中和承诺提供资金。

(来源:pexels)

他们表示,有待完成的任务包括提高投资者对环境的认识,协调零散的规则,以及解决“洗绿”问题,即发行人夸大其绿色证书的问题。这关系到中国政府到206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据Refinitiv的数据,包括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发电厂和铁路运营商在内的中国发行人在1月至3月期间发行了1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5亿元)债券,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等“绿色”项目提供资金。

数据显示,这类债券(主要是人民币债券)的规模较一年前几乎翻了两番。

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发行人第一季度发行的约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5亿元)绿色债券,推动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增长了两倍。

星展银行策略师Nathan Chow表示,绿色债券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此外,中国政府今年将全力以赴发展这个市场。”

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估计,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未来40年需要140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才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中国已发行绿色债券约8000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然而,绿色债券在中国1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7万亿元)债券市场中所占比例不到1%。

中金公司经济学家周子鹏(音译)说:“在这个阶段,公司发行绿色债券没有成本优势……而且许多绿色项目都没有足够的市场支持,这些项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被认为是有风险的。”

突显这种阻力的是,中国2月份发行的第一批“碳中和”债券需求不温不火。

几位基金经理表示,绿色债券尚未进入他们的投资范畴。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亚太总监Ricco Zhang表示:“中国投资者目前唯一关注的是收益率。所以很明显,如果绿色债券不能提供额外的回报,他们会问政府:‘你能做些什么来帮助我?’”

一位券商消息人士表示,国有企业有动机发行绿色债券,以配合政府的优先事项,但投资者缺乏购买这些债券的动机。

当局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呼吁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民间参与实现中国的碳排放目标。

星展银行的Nathan Chow表示,通过将煤炭排除在绿色市场之外,进一步接近国际标准,将扩大潜在的外国投资者基础。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Ricco Zhang表示,监管机构还需要协调不同的国内标准。目前,中国央行、证券监管机构和国家规划机构对其监管下发行的绿色债券有各自的规定。

他表示:“有时候,国际投资者很难对不同的中国绿色债券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给绿色投资者带来了寻找正确投资目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