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正在走向创新领导地位,而中西方在隐私数据保护上的分歧也在加深

据日经观察报道,在为创新技术和产品获得专利方面,中国可谓雄心勃勃。但就在中国公布了举世瞩目的目标之际,西方分析人士越来越急切地问,在一个网络化的世界里,他们是否可以相信中国的技术。

(来源:pexels)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每万人口注册12项“高价值创新”专利,高于2020年的6.3项和2015年的3.9项。

这个目标背后的动机很明确。新华社援引官方公示说:“这将意味着我国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中国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缩小。”

从目前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国很可能实现其目标。2020年,在联合国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上,中国企业位居榜首。

但比中国企业申请专利总数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申请数量同比增长16.1%,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增速。自1999年以来,中国企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的专利数量增长了200多倍,增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来源:pexels)

同样的趋势在欧洲也很明显。欧洲专利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获得的专利数量在2020年增长了10%,比其他任何大型经济体都要快。按照目前的发展轨迹,中国有可能在七年内挑战德国和日本,在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年度专利申请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所有这些都揭示了一个明确的转变。在落后了几个世纪之后,这个曾经创造了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的国家,如今正接近重新确立全球创新的领导地位。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中国对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怀疑加深,因为近年来中国获得的大多数专利都是用于收集用户数据的网络技术。

澳大利亚智库ASPI的国际网络政策中心(international cyber policy center)副主任丹妮尔·凯夫(Danielle Cave)说,“在智能城市和智能汽车等关键和战略性技术领域,数据收集工作非常重要,谁在收集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凯夫补充说,在技术和供应商之间可能会出现根本性的分歧——即在保护数据隐私方面受到信任的技术和供应商,和那些不受信任的技术和供应商之间的分歧。她补充说,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可能会更多地关注管理公司本土环境的规则、法律和规范。

这是中国特别突出的地方。中国的国内法要求企业在政府要求时交出数据。例如,《国家情报法》规定,“任何组织或公民都应依法支持、协助和配合国家情报工作。”

尽管中国正计划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数据隐私提供保障,但尚不清楚这是否无懈可打。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中国安全机构希望访问个人数据,即使在法律通过后,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困难。

这种怀疑反映了美国对全球通信网络的强硬态度。乔纳森•希尔曼(Jonathan Hillman)和劳拉•里瓦斯(Laura Rivas)在为华盛顿智库CSIS撰写的一份新报告中写道:“美国和中国正在为全球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设定标准而竞争。”

作者补充说:“下一个十年可能是决定性的。”

这种态度对亚洲国家和企业构成了特别的挑战。几乎所有大型亚洲科技公司都在中国有业务,并向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销售产品和服务。他们开发的技术既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其他任何地方。

理清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知识产权、资本市场、销售网络和其他系统方面的大量重叠联系可能是不可能的。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这十年中,一些领域出现混乱的脱钩,另一些领域出现合作,还有一些领域出现相互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