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周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婚姻现状的报道,如下:
在上海的一间小办公室里,婚姻咨询师朱申勇(音译)通过几部手机同时向几位想要挽救感情的忠实观众直播建议。
他的墙上挂着一句口号:“让天下没有不好的婚姻”。但在现代中国的现实中,离婚率激增,朱先生的服务需求量很大。
朱说:“我总是说中国婚姻咨询就像是治疗晚期癌症。”他解释说,他的大多数客户都是“绝对危机”。
这位不屈不挠的44岁中年人说:“只有少数人在考虑离婚,但希望得到关于是否正确的建议”,他在直播中戴着一顶平顶帽。

今年早些时候,朱申勇在宣称自己每年赚一百万元人民币(合15.4万美元)后开始走红。
现在,他每次直播都会拉来多达500名观众,他称自己的任务是“避免不必要的离婚”。
但朱申勇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为了孩子,他努力帮助夫妻在关系破裂时找到最柔软的落脚点。
据政府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登记的离婚数量达到创纪录的860万对,几乎是2019年总数的两倍,并首次超过了结婚登记数量。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性别失衡,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万。再加上低到谷底的出生率,一场人口危机正在逼近。
早婚的家庭压力、竞争激烈的城市生活、飞涨的房价、对母亲的育儿和职业支持不足:所有这些都在使婚姻破裂,尤其是在优先考虑个人自由的年轻一代中。
他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离婚是文明社会和妇女觉醒的体现。”此外,事务和金钱问题也是离婚的主要诱因。
随着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柳叶刀》最近预测,中国的人口到2100年可能减少一半,落后于印度和尼日利亚。
这让政府感到震惊,政府现在正在鼓励公民结婚,并且保持婚姻。
立法者去年引入了一个强制性的30天协议离婚冷却期,以前可以在一天之内解决。
目的是为了防止冲动离婚,但维权人士担心,这是将女性困在虐待性婚姻中,因为如果一方拒绝同意,冷却期可以无限期延长。
广州婚姻律师王幼柏说:“离婚冷静期已经变成了离婚虐待期,这完全偏离了它的初衷。”
“对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来说,这是极其不公平的,他们渴望摆脱不幸的婚姻。”
北京婚姻律师易轶说,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法院诉讼离婚,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费用要高得多。
中国许多省份已经为数以万计的夫妇推出了国家组织的咨询,包括新婚夫妇和濒临破裂的婚姻。
在武汉,市政府称“冷静期”的好处在于挽救了一月份申请离婚的3096对夫妇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婚姻。
北京各婚姻登记处也长期派驻婚姻咨询师。
但是对于36岁的公务员华莱士(Wallace)而言,强制调解会来得太晚,无法改变他离婚的进程。
去年夏天,在经历了一年的疫情拖延后,上海法院批准了这起离婚案,结束了他说因公婆干涉而失败的三年婚姻。
他说:“对于真正想离婚的人,(调解)只是一种形式。”
华莱士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千禧一代中的一员,他们对婚姻以及政府鼓励婚姻的做法感到失望。
他的许多朋友都在经历进入婚姻,然后逃离婚姻。
“有些人只是作为妥协而结婚,而没有考虑他们是否能容忍伴侣的缺点。”
他将上海的高离婚率部分归咎于当地所谓的“内卷化”,即在中国竞争激烈、地位驱动的城市中心,一种社会停滞的形式,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满意。
华莱士现在把婚姻比作一场冒险的赌注。“如果你知道有50%的失败几率,你还会想去投机吗?”
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即要求年轻结婚生子。但更多的中国女性也拒绝屈服,去年的结婚登记人数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对于31岁的薇薇安(Vivien)来说,她在经历了一段旋风般的恋情后结婚,离婚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是走向解放的道路。
她说:“我们的长者的心态是:离婚意味着没有人想要你。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认为这只是个人选择。”
“我们不认为这是可耻的,而是钦佩那些成功离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