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突然出现在危险重重冲突不断的伊拉克,再一次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教宗身上。
对于其他宗教的信徒或是无神论者来说,“教宗”这个名字大多数时间只会在新闻或是历史书中快速闪过,而人们普遍对这个职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2019年,网飞的一部电影《教宗的承继》在世界广受欢迎,使得人们再度对现教宗方济各充满了好奇。
这位被称之为“人民的教宗”的人,会给天主教带来什么样的未来呢?
什么是教宗?
教宗,可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领导人职位了。他曾经权力极为庞大,能够轻松地玩弄欧洲政治,呼风唤雨地召唤欧洲各国为他组建十字军。他手下的领土“教宗国”也曾比现在大得多,并不一直都是所谓“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这样一个职位,究竟经历了历史怎样的风吹雨打,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教宗的拉丁语(papam)源自希腊语的“父亲”一词,与“神父”一词的来源一致。这一职位的来源是随着基督宗教的逐渐扩大,各地区逐渐出现了主教的职位。而由于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影响,在380年罗马帝国将基督教视为国教。之后,罗马帝国总共出现了五个主教,并最终由于罗马位于罗马帝国首都,且罗马教会做出的贡献巨大,罗马主教开始不断巩固首席的权威,成为了日后的教宗。
此前,罗马教会就在意大利拥有一些土地。751年,法兰克人国王“矮子”丕平向教宗贡献了大片土地,这令教宗的世俗管辖范围扩大,并使得如今梵蒂冈的雏形“教宗国”出现。此后,基督教在中世纪时期逐渐控制了整个欧洲,教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教会的干涉能力越强,教宗在很多时候的权力甚至超过了欧洲的一国之君。
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期,可能是教宗有史以来权力的巅峰时刻。这时的基督教影响力达到了顶峰,欧洲各国君主们也争相向教宗所示好。但是,教宗的陨落也在几百年后最终到来。随着中世纪的结束,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人们开始逐渐怀疑起宗教的重要性究竟如何。与此同时,由于宗教的重要性降低,不少欧洲国家开始进行宗教改革,大量君主(例如拿破仑)开始有意降低教宗的作用,令教宗的地位大打折扣。
在此之后,启蒙运动与民族运动思潮的兴起令1848年自由主义革命爆发,曾经叱咤欧洲的天主教神学权威最终被彻底击垮。与此同时,大量欧洲国家在革命的烈火下转型成为了君主立宪制。在民主制度下,就连国王的权力也名存实亡,更不用说教宗的地位了。由此,时代的快速发展令教宗的地位再次降低。
而更加岌岌可危的,则是教宗国的领土。法国大革命期间,教宗国的领土就遭到了法军的不断侵蚀。1861年,意大利王国的成立标志着意大利基本上完成了统一,此后的意大利也开始打起了教宗国的主意,以便完成最终的统一。1870年,教宗国被意大利军队攻陷,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内,成为了“梵蒂冈之囚”。
1929年,互相敌视了数十年的意大利政府以及教宗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时任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与教宗签署了著名的《拉特朗条约》,意大利方面承认教宗在梵蒂冈城的主权,并划定其领土位于罗马的梵蒂冈城。在此之后,“教宗国”正式成为历史,梵蒂冈作为主权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出现在了世界舞台上,并持续至今。
方济各的早年:“草根教宗”是怎样炼成的
而如今的教宗方济各,他的名号可并不是一直如此。他的姓名是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于1936年12月17日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父母都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贝尔戈里奥一家人一直十分节俭,由于父母要求孩子们做家务,小贝尔戈里奥从小就每天晚餐后与兄弟姐妹们一起洗盘子,家人也决不允许他们浪费食物。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日后爱节俭的性格。
长大后的贝尔戈里奥曾在上学时打过零工,当过俱乐部的看门人,甚至还在实验室里当过技术人员。根据贝尔戈里奥的姐姐的说法,贝尔戈里奥是一名天生的学者,一直热爱学习,对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他除了神学的学位之外,还拥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取得的化学硕士学位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天主教大学的哲学学位。
同时,政治对他的影响也非常深。冷战期间的阿根廷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动荡,而贝尔戈里奥也并未将自己置于身外。1946年,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上任。他对美国与苏联的争霸毫无兴趣,而是自己创立了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庇隆主义”。
庇隆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存在着对工人的剥削,而庇隆在上任后尝试将两种主义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并且尤其对工人阶层极为关照。在他的任期内,他扩大了工会的规模,大幅度提高了工人的工资,也为低收入者建造了大量住房。年轻的贝尔戈里奥被这样的理念所深深吸引,并因此对胡安·庇隆着迷了很长一段时间。此后的贝尔戈里奥也因此对底层人民的利益非常关心。
1958年,贝尔戈里奥加入了耶稣会,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修道之旅。他随后在1973被选为耶稣会的阿根廷区省会长,并在1992年被被时任教宗约翰·保罗二世任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总教区的辅理主教。1997年,他被任命为天主教阿根廷东方礼教长区教长,并在2001年最终成为了红衣主教。
据报道,贝尔戈里奥在任期内一直持包容态度,很热衷于与其他不同宗教的领袖们接触。不论是新教的领袖,犹太教的拉比还是伊斯兰教的伊玛目,他都乐于与其交流。2004年,他还成为了第一名参观阿根廷伊斯兰中心的主教。
同时,在阿根廷动荡的岁月中,贝尔戈里奥也曾当过一阵子“阿根廷版辛德勒”。自从1955年胡安·庇隆被军事政变推翻后,阿根廷逐渐落入了军政府的掌控之中。1976年,阿根廷“肮脏战争”爆发,军政府领导人豪尔赫·拉斐尔·魏迪拉以暴力手段残酷镇压异见人士,阿根廷陷入了极左翼与极右翼的混战中。
魏迪拉甚至在公开场合大声宣布:“阿根廷必须死掉足够多的人,才能重新恢复和平!”在随后的镇压中,数以万计的阿根廷人惨遭屠杀。
据方济各教宗的传记作者奥斯汀·伊凡里透露,当时的贝尔戈里奥支持了两名冒生命危险保护穷人的神父,即使后来两人被军队抓获并遭到残酷折磨,贝尔戈里奥也依然“不遗余力”地为争取他们的释放而努力。同时,伊凡里也证实,贝尔戈里奥也暗中为遭到阿根廷军政府迫害的政治难民提供帮助,甚至会帮助他们逃离阿根廷。这个故事在内洛·斯卡沃的书《贝尔戈里奥的名单》中也提及过。
方济各的当选:别有深意的名字
那么,贝尔戈里奥又是如何成为教宗的呢?如今的教宗选举制度,大致始于1272年并延续至今。在基督教早期形成时,对教宗的选举并无太多的规则。1059年,《以天主之名》诏书被颁布,规定只有枢机主教——也就是教宗亲自任命的,地位仅次于教宗的神职人员们才拥有教宗的选举权,这些人由于身穿红衣,因此一般也被称之为红衣主教。
在此之后,选举法被再次改革。由于在1268年至1271年之间,各势力互相之间的明争暗斗令教宗选举被耽搁了整整三年,后人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决定对选举制度进行一定的改变。
在1274年7月4日的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上,新教宗颁布了《危险之处》法令以加快选举速度。新选举法要求选举变为秘密会议,各参与选举的红衣主教们要被锁在一个房间里,并且只能够获得很少的食物与水。只有在选举出一名新的教宗后,与会者才能够被放出来。
时间到了2013年2月11日,时任教宗本笃十六世由于健康原因决定退位,成为了继1415年以来,近600年内首个主动退位的教宗。在此之后,115名红衣主教在3月进行了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经过五轮投票之后,红衣主教贝尔戈里奥当选为新任教宗,成为了历史上第266名教宗。他不仅是来自南半球的第一任教宗,同时也是1200年来,第一个非欧洲出身的教宗。
自553年以来,每人新教宗都会选择自己的名号,而每个名号的来头也十分重要,因为这将表示他会成为什么类型的教宗,以及他在统治时将会有着怎样的偏好。
在当选后,贝尔戈里奥选择了“方济各”作为自己的名字。圣方济各是一名1181年至1226年的意大利男修士,是动物与生命的主保圣人。他因与穷人们站在一起,对动物的热爱以及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友好而闻名。而这个名字也预示了未来方济各的统治风格。
为什么是“人民的教宗”?
对于方济各与他的前任们来说,方济各与他们最大的不同,从2019年热播的电影《教宗的承继》就可以看出。电影讲述了贝尔戈里奥作为红衣主教时,由于对教会的保守日益感到不满,而前往梵蒂冈向教宗本笃十六世提出了辞职的要求。
但是本笃十六世却不知为何迟迟不同意他的要求,而随着两人的相处,他们之间也逐渐开始互相理解。最终本笃十六世提出了自己打算退位的想法,而本打算辞职的贝尔戈里奥,最后成为了方济各教宗。
电影中的本笃十六世的生活非常奢华,同时也是个内向而自闭的人,不仅脾气暴躁,在很多议题上也持有极为保守的立场。相比之下的贝尔戈里奥则极为不同,他过惯了平民的生活,性格开朗且立场开明。最后,他带着本笃十六世跳舞,看球,就像一个领着长辈跟上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尽管电影在许多地方都做了夸大,但事实也的确与电影情节很类似。
在人们的印象中,宗教一般都与富丽堂皇的建筑,装饰与财产挂钩。而宗教重地梵蒂冈的各种建筑美轮美奂,珍贵艺术品数不胜数,想必教宗也一定是享受着富足的生活。这样的想法放在以前的教宗上,可能还说得过去,但若是拿着样的思路去想方济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方济各一直以节俭而闻名,这样的习惯在他担任教宗之前就已经显现。即使在2001年就已经成为阿根廷教会的最高层人物,他也从未住过任何华丽的豪宅。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日子里,他只是睡在市区公寓里一张简单的小床上,在冬天会用小炉子给屋子加热。他平时也只乘坐公共交通,并且每天都是自己在做饭。偶尔,他还会拜访城市周边的贫民窟查看情况。
即使当上教宗后,他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作风。与前任教宗不同,他所乘坐的汽车几乎都是亲民品牌的汽车,例如菲亚特,起亚或是现代,与豪车完全不沾边。就算出访外国,他也不愿乘坐外国政府提供的加强装甲的汽车,而是始终坐着自己看似“寒酸”的小轿车。他身上从来不戴奢侈品,在其他宗教领袖纷纷佩戴名表与各种首饰的时候,他却常年披着一袭白衣,穿着廉价皮鞋,戴着一个塑料表带的Swatch手表到处走。
在上任后,由于此前梵蒂冈被多次指控犯有金融腐败罪,2012年更是爆发了文件泄露丑闻,方济各对教徒内部的金融问题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梵蒂冈管理着超过60亿的资产,而这些资金大部分由梵蒂冈银行负责,这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银行。
方济各对梵蒂冈银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解雇了银行的长期董事,也替换了负责监督银行的五名董事会成员的四名。当媒体报导德国一名主教花费4300万美元巨资进行房屋与教堂翻新时,方济各也立刻对其进行了停职处理。
同时,他爱与人们亲密接触也是广为人知。在美国与信徒们见面时,他坚持要保持着敞篷车的两边绝对敞开,以便更亲近地向信徒们示意。相信方济各方面一定因此与美国安保人员吵过不少架,因为这样的情形若是放在近代任何一位美国总统身上,似乎都是不敢想象的,但方济各的确就有这样的胆量。平时他也爱与普通的工作人员们坐一起吃饭,毫无教宗的架子可言。
并且,方济各也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资本主义。他曾在2013年怒斥现代人的“拜金”行为,对“金钱崇拜”进行了极为猛烈的抨击,并呼吁各国政府将钱应当更多地施舍给穷人。他对现代经济也感到极为不满,指出现代经济与杀人无异:“当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去世时,人们说这不是个新闻。而当股市下跌两个点,这突然就变成新闻了。”
这样的言论令美国保守派评论员拉什·林博将他称为“马克思主义教宗”。
对于教会关于同性恋的观点,方济各虽然并未作出太多的动作,但他明显态度要比前任教宗们宽容太多。在被问及同性恋相关问题时,方济各说道:“如果一个人是同性恋,而他追求主且心怀善意,那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他呢?天主教的教理说了,这些人不该因此被边缘化,他们必须融入社会。”
这样的言论令他受到了LGBTQ杂志《倡导者》的热捧,并将他选为了2013年年度人物。
正因方济各上任后的种种表现,他亲切,平易近人而脚踏实地的形象令不论是教徒还是一般民众都非常喜爱。2013年,《时代》杂志将他评为了年度人物,媒体也都愿意管他叫“人民的教宗”。
《华盛顿邮报》评价:“随着方济各的上任,天主教徒突然间变成了宗教界最酷的一群靓仔。”
《时代》杂志如此评价方济各:“方济各提升了教会安抚人心的作用。在残酷的世界中,教会终于再次担任起了公仆的职责,而不是向他的前任一样只是作为宗教警察。”
2021年3月,正值疫情肆虐期间,方济各在接种疫苗之后决定前往伊拉克进行访问。此时的伊拉克依然恐怖袭击不断,就在方济各出发的十几天前,一个军事基地还遭到了火箭弹的袭击。
然而方济各却毫不顾虑自身的安危,不仅前往了此前经历过针对基督徒的大屠杀的教堂主持弥撒,同时也与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西斯塔尼进行了会面,加强了伊拉克的宗教和谐。
在如此情况下前往伊拉克,对在伊拉克处境困难的信徒们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令人们对方济各更加尊敬与爱戴。
“好人不好当”:对方济各的争议
方济各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令人赞叹,但他过于激进的做法,也令许多保守派人士感到不满。例如在美国,方济各的口碑就出现了两极化。尽管支持民主党的天主教徒普遍对方济各非常欢迎,但方济各的一些改革措施,支持穆斯林与移民的言论,呼吁气候变化的号召以及多次痛批资本主义的行为,都令共和党天主教徒对他非常反对。
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方济各更是屡次批评特朗普的修建边境墙以及在美墨边境实施的非人道政策。
2016年,在纪念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时,方济各在瑞典公开称赞德意志神学家马丁·路德,并拥抱了瑞典路德教会的女领袖。这是约500年前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路德派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两派关系的历史性进展。这样的举动又令方济各受到了保守派的猛烈批评。
天主教传统主义网站Rorate Caeli宣称两个教派的共同祈祷是“可耻行为”,并指责这样的祈祷使马丁·路德受到了赞誉,是不可容忍的行为。
天主教内的针对男童的性侵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在一份2004年的报告中,人们发现至少有数千名未成年人遭到了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性侵犯。更可怕的是,一些高级官员明明对这些事件知晓,却反而包庇涉事的神职人员。
在成为教宗后,方济各明确指出,即使性侵犯丑闻将很可能危害梵蒂冈的形象,教会领导层也绝不该将这种现象视而不见。他提到:“将一个涉事神父悄悄转移到另一个教区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无论他走到哪里,问题都会跟到哪里。”
2013年,方济各宣布成立梵蒂冈委员会,旨在打击教会的性侵犯行为。2014年,方济各组建了“保护未成年委员会”,其中有四名成员都是妇女。
但尽管如此表态,教廷内部还是有不少与方济各作对的领导人物,指控方济各包庇性侵犯。梵蒂冈前驻美大使维佳诺是方济各的主要对手之一,同时也是教廷内部保守派的重要人物。在2018年8月,维佳诺发表了一篇长篇大论,声称自己曾在几年前向教宗提出过前华盛顿总主教枢机涉嫌性侵,但方济各却并未对其作出任何措施,涉嫌包庇性侵犯。
同时,教会中的其他保守势力也时常对方济各提出批评,认为他对许多敏感问题的避而不谈是“软弱行为”。费城主教查尔斯·卡普特,此前就表示对方济各对堕胎相关的问题谈论不多而感到“失望”。方济各自己也证实在教会中,许多保守势力都批评他对同性恋婚姻,堕胎与避孕问题的谈论过少,指责他在这些问题上应该积极维护天主教的立场。
下一个马丁·路德会是他吗?
每当提起天主教的宗教改革时,一个最重要的名字便是马丁·路德。1517年,对日渐腐败的教会忍无可忍的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五十九条论纲》,指出当时教会要求信徒们购买所谓的“赎罪券”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尽管根据教会法与教理,赎罪券的确具有“大赦”的效果,但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对“赎罪券”的过度滥用已经令教会腐朽不堪,成为了纯粹的盈利机构。他因此要求对教会进行改革,去除这些利益因素。
然而,马丁·路德的号召招到了教廷的疯狂抵制与镇压。1520年,时任教宗下令烧毁马丁·路德的一切书籍,宣布与其决裂。马丁·路德也不甘示弱,烧毁了教廷的诏书与各种书籍。最终,马丁·路德遭到了教廷判处“绝罚”,也就是彻底逐出教会。随后的马丁·路德继续着他的宗教改革方案,并最后创立了自路德宗教会。
如今,方济各的一系列大胆举措也令不少神学家将其形象与马丁·路德联系了起来,认为他将可能是下一个改变天主教的人。
欧洲福音派联盟神学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希尔马赫曾在2016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当教宗真正理解了马丁·路德之时”。2017年,希尔马赫更是直接称呼方济各是“路德真正的继承人”。他指出,方济各勇于挑战教廷“传统立场”的行为与500年前马丁·路德的大胆举动极为相似。
但同时,舒尔马赫也在担忧教廷内部保守派对于方济各激进路线的反感与抵制,认为这将对方济各的改革造成巨大的威胁,正如曾经马丁·路德与教廷的对立一样。
同时,方济各本身也对快速的改革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早在刚上任的时候,方济各就向媒体表示:“尽管许多人认为变革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但真正有效的变革需要很长的时间。”言外之意便是,要彻底变革天主教,还需要走更远的路。
那么,天主教的未来又将如何呢?在电影《宗教的承继》中,方济各曾在影片中感叹道:“21世纪的天主教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了,她跟世界脱节。”
的确,如今的天主教对同性婚姻,堕胎或是自杀等问题的极端保守看法,的确很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21世纪的宗教。它就像一个顽固不化的老人,在今天飞速发展的世界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事实证明,如果继续抱着曾经极端保守的立场不放,而选择与这个如今在不断进步的世界背道而驰,那么天主教将很可能会有一天被世界所“抛弃”。正因如此,如今方济各的一系列行动,不仅是为了广大贫困的人民,为了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也是在为了天主教本身的延续,而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天主教的未来将会怎样,“人民的教宗”方济各,都将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来源:
https://www.vox.com/2018/7/13/17570124/who-is-pope-francis
https://www.americamagazine.org/faith/2013/09/30/big-heart-open-god-interview-pope-francis
https://time.com/38336/pope-francis-bling-bishop-fires/
https://theweek.com/articles/473664/catholic-churchs-vatileaks-scandal-guide
https://www.borgenmagazine.com/pope-franciss-childhood/
https://www.thomasschirrmacher.net/blog/when-a-pope-really-understands-lu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