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传蚂蚁集团计划剥离信贷数据业务,2年后有望重启IPO

美国东部时间2月4日上午,路透社独家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计划剥离其消费者信贷数据业务。此举将有助于这家中国金融科技巨头重新走上大规模的公开售股的轨道。

图源:unsplash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路透社:“此次业务调整后,蚂蚁集团的金融控股公司将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的牌照,并且整改完成后将被允许公开发行。”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警告说,这些计划不是最终的,并且可能会更改。

对此蚂蚁集团方面拒绝置评。中国人民银行也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图源:路透社新闻截图

一、蚂蚁集团有望2年后重启IPO

自从去年10月24日的一次演讲,马云抨击了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一个月后蚂蚁集团370亿美元的IPO在上市前几天被叫停。

此后,监管机构对这家金融巨头展开了反垄断调查,阿里巴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此,蚂蚁集团开始整改业务结构,马云也从公众视野消失了三个月。

也是在马云消失的这几个月里,蚂蚁集团被约谈,要求其回归支付服务的“根基”,“整顿”贷款、保险和财富管理方面的业务。受此影响,阿里巴巴的股价从IPO涨停开始下跌了15%,不过随着马云的重新出山,以及蚂蚁上市前景的改善,阿里已经收回了早期暴跌的大部分。

两名知情人士对路透社称,此次计划剥离超过10亿人的数据宝库是蚂蚁集团业务整改的关键部分。数据业务的分拆以及将蚂蚁金服转变为一家管控更严格的金融控股公司,意味着蚂蚁集团有望在两年内重启IPO。

只是这一番折腾下来,预计即便蚂蚁集团重启IPO,其市值必将大幅缩水,远低于最初设想的作为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

消息人士还告诉路透社称,蚂蚁集团旗下庞大的信用信息和评级业务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也将受到监管和监督。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日据彭博社报道,蚂蚁集团已与中国监管机构就重组计划达成一致,将集团转型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如今,蚂蚁集团又传出计划剥离信贷数据业务,是否意味着这家金融巨头已然安全落地?这背后又释放出什么信号?

 

二、蚂蚁集团剥离信贷数据业务背后

上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被问及有关蚂蚁金服重启IPO的问题时,他回答说:“遵循正常的法律程序,将会有好的结果。”同时,易纲还指出对于消费者隐私等问题,只要坚持一切以法律为框架和程序,和社会进行广泛的磋商,在问题解决之后,会回到正轨。

消费者信贷数据一直是蚂蚁集团的重要财富。作为阿里巴巴支付部门起家的蚂蚁集团,通过智能手机向用户提供从消费者贷款到投资产品的金融产品,逐步积累了庞大的消费者数据库。

然而这家大型金融平台一直不愿意将其数据共享或移交给监管机构运营或支持的信贷机构。路透社分析称,分拆蚂蚁集团的消费者数据,将使其主营业务数据业务归一个部门管理,是为了使监管更加容易。

分析人士估计,蚂蚁集团向大约100家银行提供有限的借款人信息,并收取“技术服务费”,通常会从其促成的贷款利息中扣除30%-40%的高额费用。这一庞大的业务背后涉及大量用户数据隐私。

而中国人民银行上个月发布的规则草案,明确了信用评分监管中应包括的信息和业务范围,并敦促机构申请许可证,而不是过度收集用户数据。随着政府开始收紧对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的规定,监管机构也在不断警告在线平台应该保护用户数据。

根据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和分析师的说法,公司核心产品支付宝收集了中国14亿人口中的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费者数据,其中多数是没有信用卡或在银行没有足够的信用记录的年轻人,还有8000万商家信息。

除此之外,蚂蚁集团还管理着“芝麻信用”——目前中国最大的私人信用评级平台之一。该平台具有专有算法,可对使用蚂蚁相关服务的个人和小企业进行信用评分。

知情人士告诉路透社,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蚂蚁集团的业务尤其是利润丰厚的业务,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以防止个人信息丢失并避免系统的金融风险。他还表示,监管部门相信蚂蚁仍然可以 “做大做强”。

那么此次整改过后是否就意味着,蚂蚁集团已经安全落地了呢?

2月2日晚,阿里巴巴发布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后,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财报电话会中,谈及蚂蚁集团上市进程时他回答称,“目前看来,蚂蚁集团在业务和上市计划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