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加速扩张,但国内消费没跟上来,人们仍偏爱储蓄

据华尔街日报1月20日报道,在中国经济的显著复苏中缺少了一样东西:消费支出的强劲反弹。

(图源:pixabay)

尽管中国是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唯一扩张的主要经济体,但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极不平衡,严重依赖对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制成品出口。国内消费落后,2020年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9%,对进口商品的需求略有下降。

出现消费疲软的原因有很多。虽然中国的失业率从未像美国和欧洲的失业率那样飙升,但许多雇主削减工资或工时,让消费者感到焦虑。这让许多人选择更多的储蓄,较高储蓄率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普遍趋势。

中国政府也没有像美国那样向消费者发放支票,而是选择将刺激措施集中在帮助工厂和企业上。

现在,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消费疲软的状态在2021年将持续保持。如果真的如此,这可能意味着中国需求的增长无法帮助其他经济体在今年摆脱困境。

这也将使中国为建设一个较少依赖投资和工厂经济的长期目标受挫。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和工厂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今年在内,人们认为得到的回报越来越少。随着西方消费者恢复了旅行和餐厅消费,并可能减少从中国购买玩具和工具,2020年提振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会在2021年减弱。

对中国经济进行私人调查的研究公司中国褐皮书(China Beige Book)的首席执行官利兰·米勒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在消费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中国的经济复苏能走到哪里,以及其经济能加速多少,仍面临真正的制约。”

住在重庆的25岁教师严玲表示,她计划继续减少她所认为不必要的商品,比如零食和衣服,部分原因是她担心疫情如果反弹可能会威胁到她的工作。虽然她现在的收入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由于小学暂时停课,她的月薪下降到只有460美元(约合人民币2975元)左右,即平时的三分之一。

严玲说:“疫情让我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仍有相当大的发展势头,预计今年的增长将达到7%以上,远超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增长可能会变成一个良性循环,缓解消费者的担忧,并刺激更强劲的消费。

与美国同行一样,较富裕的中国人基本上都保持着购买力,为一些西方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增长来源。总部位于慕尼黑的豪车制造商宝马第三季度利润增长近10%,这得益于中国买家需求的强劲复苏。意大利奢侈品品牌普拉达报告称,2020年下半年中国区的销售量激增52%。

但中国未能如一些分析师所预期的那样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在多年缩小差距后,尽管中国的人口数量更多,但也未能超越美国。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估计2020年美国的零售额将小幅上升至6.2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36万亿元)。

经济学家表示,新冠疫情也加剧了长期以来抑制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结构性问题,而纠正这些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决心。这些问题包括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严重依赖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以及缺乏全面的社会安全网,这使得许多家庭选择多存钱以备不时之需。

(图源:pixabay)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虽然中国家庭的储蓄率从201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25%的峰值微降至2018年的23%,但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央行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一项调查发现,50%的家庭表示计划要增加储蓄,高于一年前的45%水平,而表示打算增加消费或投资的家庭较少。

最近,中国河北省爆发了新的新冠病例且进行了新的隔离封锁,这增加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期间的零售销售走软的担忧,而春节假期通常是消费支出强劲的时间段。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说:“2021年消费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可能性很小。”

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中国的就业市场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甘表示,虽然到去年9月,中国的城镇就业率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但估计工作量仍比正常情况下下降了40%以上。

李甘的研究显示,2020年9月份私营部门员工的平均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

李甘说:“工作量低反映了需求低迷,这意味着就业市场的复苏仍然相当脆弱。”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燃料销售员陈勇说,由于加油站和工厂的客户在其他地方寻找更便宜的供应商,他的年收入从疫情前的4.6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864万元)左右下降到了3.23万元(约合人民币20.879万元)左右。

38岁的陈先生说:“我通常每年都会买Burberry的包包和衣服,但2020年就不会了。”

另一个可能限制未来消费的因素是:房价持续上涨。这让年轻家庭的承受能力捉襟见肘,让他们把更多的收入用于住房。

李甘的研究显示,每当中国的房价上涨5%,会导致攒钱买房的家庭消费下降4.5%,不过这可能会在较小程度上促进现有房主的消费。总的来说,它应该会压低1.8%的总支出。

渴望在上海购买他的第一套公寓的刘德华说,他为了节省首付款而减少了开支。

现年28岁的刘先生说:“周围的人几乎每天都在谈论购买房地产,而焦虑症又具有高度传染性。”刘先生曾在一家经纪公司担任分析师,但并未发现疫情对其收入有任何负面影响。

中国当局最近几个月提出,他们将采取措施增加今年的消费,有些官员将其称为“需求侧改革”,但鲜有透露细节。

汇丰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陈静阳(Jingyang Chen)说:“你需要不断配置资源,无论是土地,信贷还是更多人才,都要向高效的企业倾斜。但是当然,这种改革总是会有一些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