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芬兰银行新兴经济研究所(Bofit)的一项最新研究,中国出口商在对俄罗斯军工行业的供应中大幅涨价,利用克里姆林宫对中国的依赖。在西方制裁限制进口的背景下,这种依赖被进一步放大。

研究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受管制产品的平均价格上涨了87%。相比之下,类似商品出口到其他市场的价格仅上涨了9%。
研究指出,尽管俄罗斯依赖中国供应商来绕过西方对军民两用产品的采购限制,但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后遭遇的制裁浪潮,显著推高了克里姆林宫的采购成本。
一位西方高级制裁官员表示,他们当然希望俄罗斯军工体系能被切断供应链,但如果中国公司“宰他们”,那也是“不错的结果”,“如果把商品价格提高80%,俄罗斯实际能买到的数量几乎就减半了。”
这项研究由伊卡·科尔霍宁和赫莉·西莫拉撰写,重点分析了“机械和机械器具”这类关键贸易品项。这一类商品包含大量被视为对俄罗斯军工扩张至关重要的部件。
他们认为,制裁已经“通过提高关键商品的进口成本,限制了俄罗斯的技术能力”。
在某些案例中,他们发现中国对俄出口受控商品的贸易额增长,完全是由涨价所驱动,而非贸易量上升。
例如,到2024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轴承在美元金额上较2021年增长了76%,但出口量却下降了13%。
研究人员还采用不同方法发现,俄罗斯从土耳其进口受制裁商品的价格也显著上升,涨幅在25%到55%之间,远高于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价格。
他们利用来自14个国家的数据估算,从2021年到2024年,受出口管制的商品的中位价格上涨了75%,而其他进口商品的价格则基本持平。
研究还发现,制裁对价格的影响似乎正在增强,可能是因为更严格的执行措施,让出口商有条件向俄罗斯客户收取更高溢价。
克里姆林宫仍将解除制裁视为关键目标。在上周由美国和俄罗斯联合起草并提交给乌克兰的原始28点和平方案中,文件指出,“制裁的解除将分阶段、逐案进行讨论和协商。”
中国否认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性武器,并表示反对干涉中俄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单边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