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当地时间18日投票,此次党主席选举共有六位参选人,依抽签顺序分别为:1号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2号前国大代表蔡志弘、3号立委罗智强、4号前台北市长郝龙斌、5号前立委郑丽文,以及6号前彰化县长卓伯源。

最终结果,郑丽文以6万5122票、50.15%的得票率当选党主席,其他候选人票数为:郝龙斌4万6551票,罗智强1万3504票,张亚中2486票,卓伯源1944票,蔡志弘260票。
国民党主席为党内最高领导职务,选举采用党员直选制,全体党员可参与投票。此次选举结果显示郑丽文以过半得票率胜出,展现其在基层党员间的号召力,也标志着国民党内部世代与路线之争进入新阶段。
根据国民党规划,党主席选举结果出炉后,将于21日公告党主席当选名单,并于22日将党主席选举结果陈报中常会核备,并于11月1日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进行新旧任党主席交接。
前国民党立委郑丽文出身学运世代,政坛生涯从民进党起步,退党后转战国民党,经历不少重要党政职务;这次以黑马之姿,凭借战将形象,击败前台北市长郝龙斌等候选人,当选国民党主席,堪称政坛一大惊奇。
她成功当选新任国民党主席,也是国民党继前党主席洪秀柱之后,第2位以党员直选方式产生的女性党主席。
政坛传奇
郑丽文出身云林,在台南长大,就读台大法律系期间曾参与野百合学运,大学毕业后加入民进党,并曾代表民进党担任国大代表、民进党青年部副主任等职;但在2002年,因评论“涂醒哲舔耳案”遭民进党停权,郑丽文决定退党。
注:“涂醒哲舔耳案”指2002年时任行政院卫生署副署长涂醒哲,被指一次公开场合中疑似舔男子耳朵,引发社会争议与媒体关注。郑丽文当时以民进党党员身份公开批评此事,认为党应严肃处理。
郑丽文离开民进党后,曾沉潜一段时间。2004年3月27日,泛蓝阵营在凯道集结抗议总统大选选举不公,郑丽文担任主持人被视为正式挺蓝;后于同年年底投入高雄市立委选举、但落败。
不过,郑丽文的口才便给、犀利主持与论述清晰等特质,获得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的赏识,2005年获邀加入国民党,随后担任国民党文传会主委、发言人等职务;2008年立委选举时,被国民党提名为不分区立委当选,但在2012年转战台中市区域立委,不敌民进党立委何欣纯。
郑丽文勇于投入艰困选区选战,形塑出蓝营少见的战将形象,立委落选后,受时任行政院长陈冲的邀请担任行政院发言人职务,深获高层信赖。
郑丽文2014年请辞行政院发言人后,转往媒体圈发展并主持节目。2020年立委选举,被时任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提名为第十届立法院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再度当选重回立法院,随后担任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一职。
第十届立法院会期遇到全球爆发新冠疫情,郑丽文接任党团书记长后,担负起党团重炮手角色,质询炮火猛烈,屡屡站在第一线抗衡,为国民党发声。
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郑丽文以黑马之姿出马角逐,她积极走访基层,展现不同于传统蓝营的战斗形象,获得不少军公教体系的支持,最终击败竞争对手,登上党主席之位。
郑丽文成功当选党主席,但她非传统蓝营出身,能否将组织错综复杂、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国民党,以及细腻处理和民众党的竞合,助国民党2028重返执政,考验才刚开始。
两岸关系和核电
在两岸关系上,郑主张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推动交流。她称“没有九二共识,两岸不可能化冰、对话跟交流”,并主张在其上“与时具进”,推动如“共同打诈、航太交流”等合作。
她声称国民党提出九二共识,在九二共识“创造性模糊”下,两岸放下兵刃,通过交流、对谈,开启不一样的两岸局势;荣誉主席连战展开和平之旅后,具体呈现在前总统马英九执政八年,带来了两岸的春天,各方面密集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与情谊。
郑丽文批评民进党执政不承认九二共识,把两岸推向冰点。中华民国前总统蔡英文、赖清德总统都想推动“两国论”,成为两岸局势紧张的最大根源。国民党反对分裂、台独,坚守“一中宪法”,宪法增修条文也开宗明义指出“国家统一前”,在坚守一中原则、一中宪法下,这是两岸最重要的政治基础,扩大交流并化解矛盾与敌意。
对于日前她提出的“九二共识要与时俱进”,她说明,国际局势与对岸发展已今非昔比,要根据现实发展,调整我方的国际战略及两岸关系,反对狭隘地在死胡同里思考两岸问题,要有更多可能性和舞台。
关于国际关系,郑提出对美国及所有国家一定要对等互惠,认为任何健康的关系不可能是一方无止尽付出。她不赞成赖清德总统经营对美关系,把中华民国主权、话语权完全交到美国手里。强调对外关系上,中华民国绝不做麻烦制造者,更不可沦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希望积极作为和平缔造者。
中央社与联合新闻网在当选当晚的分析中指出,她的两岸论述较不“中间”,例如曾主张“台湾人应自豪说自己是中国人”,将面临党内整合与蓝白合作等考验。
时代力量等在野党指称她“主张两岸同属一中、恢复政治谈判”,并批评她“曾称军舰、军机绕台是在保护台湾”,但也有人指出,这是反对者对其言论的政治解读与指控,并非郑本人当日受访原话。
分析文章指出,她选前高喊“我是中国人”,与马英九时代“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表述相比更靠近“红统”语汇,但其“文化中国/政治中国”的界定保留模糊空间。
在能源与产业政策上,郑主张重启与延续核能。她拜会工商团体时表示“没有电力就没有产业(与竞争力)”,“台湾一定需要核能”,主张“重启核电、回到正确的能源政策”,以避免缺电、稳住产业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