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亚洲报道说,在一场既热闹又充满争议的党内选战之后,中华民国在野党中国国民党将在本周六投票选出新任党主席。

国民党传统建制派普遍支持前台北市长郝龙斌。他是20世纪中华民国军政强人、前行政院长郝柏村的长子。起初,外界普遍认为郝龙斌将轻松当选,但这场选举已演变为激烈竞争。与郝相差近二十岁的前立法委员郑丽文如今成为强有力的挑战者。
除了郝和郑,这场接替即将卸任的党主席朱立伦的选战,还有其他候选人:立法委员罗智强、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前国大代表蔡志宏,以及中山学堂校长张亚中。
新主席将于11月上任。由于目前由国民党主导的在野联盟掌控立法院,下一任党主席将在挑战赖清德及民进党政策方向上,发挥重大影响力。
以下是五个关键看点。
谁是最受关注的候选人?
选情充满变数,但外界焦点集中在代表老派势力的郝龙斌和被视为黑马的郑丽文。
现年73岁的郝龙斌获得许多县市派系、地方首长的支持,他们掌握着动员基本盘的基层组织。郝曾担任立法委员、环保署署长,并于2006年至2014年担任台北市长。但他近十年来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曾在选举中失利,包括立委选战和两次党主席选举。
而55岁的郑丽文近期展现出的竞选能力,让党内外许多人士感到意外。
在一场由台湾外国记者俱乐部(TFCC)举办的说明会上,郑丽文自我定位为改革派,表示将推动国民党现代化。她主打的政策之一,是建立“影子内阁”。“我们会针对每个部会,提出对等的政策建议,用来积极监督民进党的施政。”
郑表示,借助影子内阁与国民党在立法院的优势,“我希望把台湾长期的恶性内斗,转变成政策与方案的良性竞争。”
一位曾在台的欧洲前外交官提到郑时表示,“几年前,一位来访的部长见过她后,说她比其他政治人物让人耳目一新。”
这位不愿具名的外交官还说,郑遭遇党内高层阻力并不令人意外,但他道:“如果国民党想重新执政,她正是该被选出来的那种人。”
郝龙斌则获得台北市长蒋万安的背书。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贴文,称郝是“稳健、务实且适任”的主席人选,有能力“凝聚共识,带领国民党稳步前行”。
选举结果对国民党两岸主张意味着什么?
无论谁当选,国民党都不太可能放弃其核心理念,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立场体现在所谓“九二共识”中,即当年国民党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认为“一个中国”但可以“各自表述”。
无论是郑丽文还是郝龙斌,都没有挑战这一立场。郝呼吁北京澄清,九二共识不等同于“一国两制”——北京对香港、澳门实施的治理框架。而郑则更为明确地捍卫“一中”与“中国人”身份。
据国际危机组织资深分析师William Yang表示,郑的崛起,反映出党内部分基层成员对传统建制派重返执政能力的质疑。
“郑丽文的上升,说明基层对旧势力是否能带国民党重返执政存疑,尤其在赖清德政治地位削弱的情况下,”William Yang表示。
赖清德坚守台湾主权立场,正面临来自中国的持续压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之间的复杂互动、强化对外经贸关系的困难,以及来自国民党强烈反对的政策挑战。
William Yang指出,部分国民党人士希望有位能明确展现亲中立场的领导人,而郑的论述与热情,正击中不少支持者的心声。但他也警告,党内其他人担心,这种路线将进一步拉大国民党与主流民意的距离。在中国威胁加剧的背景下,台湾社会的认同正日益倾向本土化。
候选人如何看待国防改革?
郑丽文、郝龙斌及其他候选人,都反对赖清德提出的将国防预算提高至GDP的5%的提议。这与美国等希望台湾加大自我防卫投入的立场相左。
虽然国民党在朱立伦领导下对赖的国防政策持保留态度,但朱本人对加强国防相对开放,提出“防卫与对话”双轨策略。他也曾表示,国民党愿意支持将国防预算提高至GDP的3.5%。
国民党重量级人物、前党务主管、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在TFCC质疑大多数党员是否真正接受朱立伦的国防路线。
“问题是,我们的支持者是否已经接受这样的国防方向,”左正东说。他暗示,有些人可能将对国防的强调视为“对现有生活的干扰”以及可能的沉重负担,“甚至预示着台湾走向战争的道路”。
下一任主席会如何对内对外推销国民党?
除了国防议题,左正东表示,他希望这场选战能成为契机,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愿意与中国大陆对话的国民党,并“说服台湾社会,国民党与大陆的沟通有助于我们与美国的关系”。
那位欧洲前外交官也强调,国民党必须加强国际接触。
“郑愿意出席TFCC活动,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这位人士说。
近年来,朱立伦和党内高层普遍避免与外国记者打交道。
除了美中,候选人如何看待另一个关键角色日本?
郑丽文曾表达希望与日本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会面,作为政党领导人之间的交流,此举令部分国民党基层感到意外。高市早苗曾于今年稍早访问台湾并会见赖清德,目前正角逐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竞争对手、中山学堂校长张亚中则批评,郑的表态显示“缺乏对两岸关系的基本理解”,“这不是党主席该有的作法”。
面对争议,郑澄清说,在她领导下,“国民党不会像民进党一样自我矮化,也不会刻意讨好或迎合日本。”
她表示,只是希望高市早苗“了解国民党即将执政的立场与态度”。
郝龙斌则从另一个角度批评日本。他在竞选过程中抨击民进党在2022年开放福岛食品进口的决定,指责蔡英文政府“讨好美日”。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反核食公投获得支持并顺利通过,民进党政府却宣布……全面取消福岛食品的辐射检测措施,”郝说。他指出,2018年公投已压倒性支持继续禁令,效期两年。
郝多次警告,不应“盲目崇日”。他表示,这一决定“让人吃得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