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美中贸易谈判进展甚微,中国愿意保持接触但拒绝首先让步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甚微,北京正在采取一种新的立场:继续对话,但几乎不做让步。

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习近平希望避免像2020年初与首届特朗普政府达成的那种单方面协议。当时的协议要求中国大幅增加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而美国几乎不用作出什么回报。

这种态度体现在北京谈判团队核心成员李成钢最近访问华盛顿的行程上。他此行并非应美国政府要求。李成钢没有会见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这些直接参与中美高层谈判的官员。他会见的只是财政部、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副部级官员,在会上主要重复了北京一贯的立场。

这次访问传递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新指示:通过与特朗普政府保持接触,但几乎不作让步。

结果是微妙的缓和,但不太可能很快促成贸易协议。

8月下旬在华盛顿的会晤中,李成钢再次提出北京的要求——美国应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并放松对美国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但几乎没有提出实质性的回报,知情人士表示。

“这些会谈毫无成果。”一位熟悉李成钢访问的人说。

李成钢的访问紧随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批评言论。8月22日,谢锋在一次美国大豆行业活动上表示,美国的保护主义正“给中美农业合作蒙上阴影”。

上个月,华盛顿和北京同意将暂停加征更高关税的措施延长至11月初。这个暂时的停火是在双方同意部分取消针锋相对的关税,并放松对一些关键商品的出口限制后达成的,包括对许多工业产品至关重要的中国稀土磁体,以及部分美国科技产品。

目前,双方在美国要求中国打击芬太尼化学品流动的问题上陷入僵局。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拒绝采取行动,除非美国政府先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20%关税,这些关税被视为美国对中国在芬太尼贸易中作用的惩罚。

此外,特朗普要求中国大幅增加购买美国大豆的呼声至今没有得到回应。美国官员表示,过去18个月里,中国刻意减少了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包括撤销肉类加工厂的出口许可证,从其他国家采购谷物,以及在美国收获季之前提前建立库存。就在收获前的几周,美国农民担心中国几乎不会采购美国大豆。

中国商务部表示,李成钢呼吁双方“善用”常态化对话来管控分歧并扩大合作。接近中国官员的人士称,李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美国的全部要求。

北京进行接触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层面。随着房地产市场崩溃和国内消费低迷,中国谈判代表希望避免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征关税或收紧出口管制,因为这可能加剧经济压力。

由于国内消费依然迟缓,中国急于避免因关税带来新的经济打击。

尽管特朗普政府也在缓和与北京的紧张关系,但同时正在推进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议,这让中国感到担忧。尤其是那些针对“转运”的条款——即中国公司通过越南等国绕开美国关税的做法。

这样的针对性压力,反过来也成为促使中国谈判代表参与对话的另一个动力。

上个月在福克斯新闻的一次采访中,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我们对目前与中国的状况非常满意……我认为现在维持现状运作得相当不错。”

他说的是目前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水平。

贝森特的表态暗示,双方将继续保持缓和,这可能为特朗普和习近平举行峰会创造机会。国务卿卢比奥表示,两国领导人会晤很可能举行,但日期尚未确定。

“双方都认为还有时间来解决问题。”华盛顿智库斯廷森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芸说,“双方都认为今年举行峰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很高。”

[yar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