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华尔街日报: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震动了华盛顿,美国企业正动员起来应对这种威胁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希望将自己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打造成全球标准,这一雄心让美国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感到震惊,他们担心美国的模型可能会被超越,正在动员力量应对这种威胁。

该图片由AMIRUN BEGUMPixabay上发布

今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接连不断。1月,备受关注的DeepSeek及其R1推理模型率先亮相;7月以来,阿里巴巴的Qwen以及Moonshot、Z.ai、MiniMax等一系列产品相继推出。

这些模型都提供用户可免费下载和修改的版本。这种通常被称为开源或开放权重的模式,正在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普及。

那些一直保持模型专有的美国公司感受到了压力。今年8月初,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发布了首个开源模型gpt-oss。

技术发展史上有许多例子表明,在一个行业的早期阶段,众多竞争者最终往往演变成由少数几家公司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局面。微软的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谷歌的搜索引擎,以及智能手机的iOS和安卓系统都是这样的例子。

历史还表明,争夺行业标准的胜利者不一定是技术最先进的公司。易获取性和灵活性同样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上的进展让华盛顿和硅谷感到担忧。

在7月公布的一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特朗普政府表示,开源模型“可能在某些商业和学术研究领域成为全球标准”。报告呼吁美国打造“基于美国价值观的领先开源模型”。

目前,开源人工智能的直接回报不高,因为开发模型要耗费数亿美元,但却不能直接获得收益。但一旦能锁定用户,就有机会像谷歌一样,在免费的安卓操作系统基础上捆绑提供搜索、YouTube等盈利产品。

安卓本身是开源的,基于仍在业内普遍使用的开源操作系统Linux。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推崇开源,因为它能让每个用户都能查看代码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加快新兴技术的发展。

中国官员不仅在人工智能,还在操作系统、半导体架构和工程软件等领域鼓励开源研发。

“由于担心被切断与美国技术的联系,中国正将开源项目作为战略后备和应急资源来培育。”专注人工智能的研究公司Omdia分析师Lian Jye Su说。

今年的中美贸易战显示,双方都可以利用各自的产业优势,比如美国的英伟达芯片、中国的稀土资源来向对方施压。美国官员担心,如果中国的人工智能模型主导全球,北京可能会找到办法将其用于地缘政治目的。

在政治之外,开源人工智能模型正在争夺企业用户。许多客户喜欢开源人工智能,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定制,并将其部署到自己的计算系统中,从而把敏感信息留在内部。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华侨银行是东南亚最大的银行之一,已利用开源模型开发了大约30个内部工具,包括用谷歌的Gemma总结文件,用Qwen编写代码,以及用DeepSeek分析市场趋势。

银行表示,他们避免被任何一个模型绑定,会持续关注新的发布版本,如果发现更好的就会更换。他们还倾向于选择开发者熟悉的模型,以便获得技术支持。

“在任何时候,我们可能都在使用大约10个开源模型。”华侨银行高管唐纳德·麦克唐纳说。

根据研究公司Artificial Analysis的数据,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的整体表现已超过美国的开源冠军。公司评估模型在数学、编程等领域的能力,发现阿里巴巴的Qwen3某个版本击败了OpenAI的gpt-oss。

不过,中国的这个模型规模几乎是OpenAI的两倍,这意味着在处理简单任务时,Qwen可能需要更多算力才能完成同样的工作。OpenAI表示,自己的开源模型在推理任务上优于同等规模的竞争对手,并能以较低成本提供强劲性能。

美国主要云服务商已开始向用户提供gpt-oss。亚马逊云服务称,在基础设施上运行时,OpenAI模型比DeepSeek的R1更具成本效益。

亚洲的工程师表示,中国模型在理解本地语言和捕捉文化细微差别方面往往更出色。中国的模型使用更多中文数据进行训练,而中文与其他一些亚洲语言有相似之处。

日本横滨的工程师宇佐美慎一最近为一家零售客户开发了客服聊天机器人,他选择了阿里巴巴的Qwen。

“用美国的主流模型时,我们发现机器人有时难以把握用户言语中的隐含意图,回复偶尔不够礼貌。”宇佐美说,“Qwen似乎能更好地处理这些细微差别。”

中国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行业,最初在闭源模型上拼价格,近几个月这种竞争蔓延到开源模型领域,各家公司都在争夺用户和知名度。

“中企往往更看重用户黏性,而不是立即盈利。”上海86Research的科技分析师 Charlie Chai 说。

分析师认为,创业公司争夺用户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大型科技公司通常更有能力利用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提供相关服务(如专用应用或云服务)来变现。

“这种达尔文式的生死竞争,将导致许多现有玩家被淘汰,但激烈的竞争会催生强大的公司。”硅谷创业公司DeepLearning.AI负责人吴恩达在最近的博客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