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报道,大约一年前,张晞晴(Chloe Cheung)还在参加A-level考试(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是英国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中生在完成两年制高级中学课程后参加的大学入学考试)。而现在,她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中国政府通缉异见人士的名单上。
这位曾是合唱团成员、如今成为民主运动人士的女孩,在去年12月醒来后得知,香港警方悬赏100万港元,征集能促成她在海外被捕的信息。
“我本来只是想在高中毕业后休息一年。” 现年19岁、居住在伦敦的张晞晴告诉BBC,“但现在竟然成了被悬赏通缉的人!”
张晞晴是19名被指控违反《国安法》的活动人士中最年轻的一位。这部法律是北京在五年前香港爆发大规模民主抗议后推出的。
2021年,她和家人通过英国为香港人提供的特殊签证计划移居英国。
她可能永远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并且表示自己在旅行时必须格外小心。
香港官员在平安夜发布了针对张晞晴的通缉令,并使用了他们手头唯一的一张她的照片——那是一张她11岁时的照片。
“刚开始我真的吓坏了。” 她说。但随后,她选择了公开回应。
“我不想让政府以为我害怕。因为如果香港人已经无法在香港为自己发声,那么我们这些身处海外、可以自由表达而无需恐惧的人,就必须站出来为他们发声。”
2019年香港抗议活动初期,张晞晴和学校的朋友们一起参加了她的第一次示威。
当时,大批抗议者走上街头,反对一项被视为扩大中国政府对香港控制权的法案。自1997年英国将香港移交给中国以来,这座城市一直享有半自治地位。
“在那之前,政治对我来说从来都没有存在过……所以我第一次参加抗议时,带着的是好奇心。” 她回忆道。
然而,她目睹了警方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并看到一名警察用脚踩在抗议者的脖子上。
“我感到极度震惊。” 她说,“那个瞬间,彻底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香港长大的张晞晴,曾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虽属于中国,但仍然保留许多自由的城市。
她以为,香港人可以“谈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够决定香港的未来”。
但当当局进行暴力镇压后,她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她开始参加抗议活动,起初并没有告诉父母。
“当时我没告诉他们,因为他们对政治不关心。” 她说。但当局势变得“越来越疯狂”时,她强迫父母和她一起去抗议。
游行中,警方向他们发射催泪弹,他们不得不跑进地铁躲避。她说,父母终于亲身经历了抗议现场的真实情况,而不是电视上那些将责任归咎于示威者的报道。
在经历了数月的示威后,北京在2020年通过了《国安法》。这一刻,香港曾有的许多自由——言论自由、政治集会的权利,几乎瞬间消失。
城市中象征民主的事物,包括雕像和独立报纸,不是被拆除就是被关闭或抹去。那些公开批评政府的人——从教师到像英国公民黎智英这样的企业家纷纷遭到审判,最终被关进监狱。
面对镇压,英国推出了针对香港人的英国国民(海外)(BNO)签证计划。张晞晴的家人是最早接受这一计划的家庭之一。
他们搬到了利兹,只因为那里有最便宜的Airbnb可租住。当时,张晞晴不得不在学期中途完成GCSE考试,而且正值新冠疫情封锁期间。
起初,她感到非常孤独。她说,很难交到朋友,英语交流也有困难。而且身边几乎没有其他香港人。
由于无法负担每年超过2万英镑的国际学生学费,她开始在支持民主的非政府组织“香港自由委员会”工作。
2023年,中国开始对异见人士悬赏通缉,最初的目标是知名抗议领袖和反对派政治人物。当时还在完成A-level考试的张晞晴,认为自己“太无名”而不会成为目标。
但她的名字出现在通缉名单上,表明北京当局决心追捕海外的活动人士。
她说,这个悬赏让她成为被监视的对象,也鼓励第三方向当局举报她在英国的活动。
根据本周的一份报告,过去十年,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打压流亡异见人士最积极的国家。
另一名香港流亡人士曾在伦敦遭袭,并指控这是与中国政府有关的势力所为。
去年5月,英国警方指控三名男子为香港政府收集情报,并闯入一所民宅。其中一人随后在不明情况下死亡。
“他们盯上香港人,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吓退其他人。” 张晞晴说。
她表示,近年来移居英国的许多香港人都保持沉默,部分原因是他们的家人仍然在香港。
“大多数BNO签证持有者都告诉我,他们不想冒风险。” 她说。“这很让人难过,但我们不能责怪他们。”
在张晞晴被通缉的当天,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表示,英国不会容忍“任何外国政府试图胁迫、恐吓、骚扰或伤害其海外批评者的行为”,英国政府承诺支持在英国的香港人。
但张晞晴认为,英国应该采取更多行动。今年年初,她花了几周时间在威斯敏斯特进行游说。
过去两周,她在唐宁街的新年庆祝活动上会见了首相基尔·斯塔默,还会见了影子外交大臣普丽蒂·帕特尔。后者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们绝不能对英国境内的跨国镇压行为退让分毫。”
然而,她担心英国近期对中国的示好,可能会让香港人在英国的保护减少。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如果英国政府真的想维护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他们是否还会保护我们?”
她在伦敦街头会感到害怕吗?
她说,相比香港的政治活动人士正在面临的风险,自己的遭遇其实不算什么。
“当我想到他们所承受的事情……那相比之下,我在海外被悬赏通缉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