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新闻报道,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收入,较2021年同期的峰值减少了55%,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困境,也妨碍了政府进一步刺激经济。
土地出让收入是中国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据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总计2.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720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这是连续第三年下降。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开发商对新项目的兴趣减少,导致土地需求大幅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新建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
土地出让收入部分用于偿还地方基础设施债券,而这些债券是中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计划的重要支柱。
中国已决定在三年内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上限提高6万亿元人民币。此外,还在五年内向地方政府分配了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再融资隐性债务。
同时,这些债券的使用范围也有所扩大,可以用于购买未开发土地和存量住房。
然而,这些措施都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在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些债务能否得到偿还仍不明朗。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警告称,中国的刺激措施可能“难以激发地方政府足够的兴趣,效果或将有限”。
根据国务院要求,当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超过总支出的10%时,就必须启动财政整顿。地方政府正努力避免突破这一红线。
此外,提振房地产行业的措施可能进一步压缩地方税收收入。
为了推动去库存,中央政府将从12月起扩大住房购置税收优惠措施。其中,包括将北京、上海等四个主要城市的二套房契税降至最低1%。同时,在特定条件下,将免征高价值房产交易中的土地增值税。
但这也意味着依赖这些税种的地方政府收入将进一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