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观点:孟加拉国的失败为什么会让印度担忧?

彭博的评论认为,如果印度不能为为本国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就有可能也陷入孟加拉这个邻国的混乱。

孟加拉国友好政府的垮台,对印度总理莫迪来说是个坏消息。南亚的大部分印度外交关系正日益向北京倾斜,但本周的动荡意义不仅限于地缘政治。印度东部邻国的混乱,也是对印度的警告:青年人需要就业,他们希望政治家能对此负责。

他们不希望看到的,是没有就业机会的增长和民主倒退。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最终在致命的抗议活动后逃离。尽管她在经济上有着坚实的业绩,自2009年重新掌权以来,孟加拉连续11年实现了人均实际收入增长超过5%,但人们仍然厌恶她的专制统治。

莫迪刚刚开始他的第三个五年任期,他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有六年同样出色的经济表现。然而,这两位领导人都未能在面对各自国家青年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失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冠疫情无疑使情况变得更糟,但在疫情三年后,失望情绪正在蔓延。一个运作良好的民主制度,允许社会通过选票来宣泄情绪。然而,孟加拉国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选举,因反对派抵制而未能提供这种安全阀。

这一事件的发展应当引起印度的警惕。莫迪在6月再次赢得选举后重新掌权,尽管他的政党失去了议会多数席位,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为堵塞的民主动脉疏通了部分血流。

虽然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立法机构似乎比莫迪右翼印度教领导人第二任期时的表现更加活跃。

尽管如此,问题仍然存在。国家的调查和检控机构,被许多人认为是在针对莫迪的政治对手和民间社会批评者。选前民调显示,选民对选举委员会的信任大幅下降。

针对少数族裔,尤其是穆斯林的暴力行为仍在继续。司法系统也未能制止“推土机正义”,即一些邦政府拆毁仅仅被指控犯有罪行或占用公共土地的人的私有财产。

在经济方面,唯一变化的是政府默认承认青年失业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依靠涓滴经济学来解决:需要通过财政支持直接应对。

但帮助4100万青年人找到第一份工作和带薪学徒计划,是否会在他们对政治权威失去希望之前启动?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V-Dem研究所,将印度和孟加拉国都归类为“选举威权主义”,这增加了印度可能也会在应对民意时反应迟缓。

在任期最长的总理领导下,孟加拉国成为了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在莫迪2014年上台之前,印度就已经走上了以技能为基础的软件服务为主导的道路,莫迪则推动了从半导体到电动车等更复杂生产的方向。

然而,对两国的青年人来说,结果大致相同:2022年,孟加拉国15至24岁的人口中有30%没有就业、教育或培训。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印度去年的这一比例为23.5%。两国的青年失业率均为16%。

孟加拉国的大学毕业生受教育程度过高,不适合从事纺织行业,而印度的毕业生人数过多,且准备不足,无法被需要专业技能的现代产业吸收。

两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均不足3000美元,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两国都远未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门槛约为14000美元。世界银行估计,普通印度人需要7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普通美国人财富的四分之一。

尽管莫迪和哈西娜都可能希望对公民拥有绝对权力,但中国的一党制模式并不适用于印度或孟加拉国的领导人。他们最好的选择是从韩国汲取经验。

世界银行的一份新报告称,韩国的经济历史,对中等收入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是“必读之书”。政府在物质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同时为私营公司提供税收优惠,使得1980年至1990年间的研发投入增长了26倍。

起初,首尔更倾向于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并通过它们提升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当这些财阀势力过于强大时,韩国将国家支持的重点转向了创业者。

尽管实现奇迹的稳定性最初由威权政府提供,但向民主的转型最终也取得了成功。在过去20年中,韩国的经济复杂度从世界第20位攀升至第三位。

中国在制造和销售复杂产品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然而,印度的排名在本世纪初接近中国,但未能跟上步伐。孟加拉国则落后百名之后。

自2000年以来,孟加拉国的外资存量增长了10倍,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需要政治稳定来深化与世界的商业联系。而这一进程在本周的混乱中暂时中断了。

印度应当从这次动荡中吸取教训。跨国公司对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充满兴趣,愿意引进技术和资本。但强大的本地巨头自己却不愿意在研发上投资,反而希望抵制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如果印度的“污名化资本主义”正在阻碍青年人获得好工作,那么现在是莫迪调整策略的时候了。

关于作者:安迪·穆克吉 是彭博社观点专栏作家,负责报道亚洲工业公司和金融服务。此前,他曾就职于路透社、海峡时报和彭博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