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香港完了吗?罗奇坚持观点:香港的未来取决于向当权者说出真相并提供“建设性批评”的勇气

日经报道说,著名中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2月份撰文称,由于自治权不断削弱、经济压力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香港“已经完了”。

World Economic Forum from Cologny, Switzerland, CC BY-SA 2.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当地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多次反驳。本周,罗奇自发表上述言论后首次访问香港,双方再次爆发口水战。

罗奇是耶鲁大学法学院保罗·蔡中国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也是摩根士丹利亚洲的前董事长。周三,他在外国记者俱乐部向挤满大厅的听众发表演讲时,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许多人在展望这座以自由市场而闻名的亚洲国际大都市的未来时,仍然抱有旧有的印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座城市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明日香港。”

罗奇承认,他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的文章标题为“香港的辉煌岁月已经结束”,引起了争议。他说:“我写完这篇文章后,遭到了强烈而迅速的反击,尤其是来自一些未具名的本地政客。”

周三午夜前,香港政府也进行了反击,但没有指名道姓。

“最近,一些人针对香港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发表了言论,显然忽视了现有的优势和当前积极的发展势头,”新闻处在一份超过1500字的声明中表示。

声明称,这些言论“没有数据和事实作为支撑”,有必要“澄清事实”。

声明援引了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经济增长率、香港交易所的市值、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以及其他指标,还指出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管理前英国殖民地的“一国两制”框架保持不变。

罗奇的露面是在6月4日这一天之后,这一天是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的周年纪念日。人们聚集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纪念遇难者及其民主理想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两项国家安全法律带来的寒蝉效应,并非一项法律,而是两项,一项是北京在2020年中期实施的,另一项是香港在3月实施的,这两项法律几乎将异议定为刑事犯罪。

许多人担心政治和立法变化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然而,政府在深夜发表的声明称,安全法有助于为香港创造稳定和“有利的商业环境”。声明中称,香港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战略地位”,以及“面对全球不稳定局势的韧性和灵活性”。

罗奇还遇到了许多其他批评。

2月,在他的评论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天,时任香港交易所主席的史美伦告诉记者,她“完全不同意”香港已经“过气”的观点。她说,过去二三十年间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争论,但每次香港都证明了其“能力和韧性”。

反驳罗奇的重要性,可以从更多公关活动中看出来。

在上个月举行的以深化与内地金融关系为主题的论坛上,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敦促听众“向世界讲述香港的好故事”。在另一场仪式上,他表示,记者们应该对那些宣称香港正在衰落的人说“不”,不过他没有指名道姓。

北京方面也提出了类似的“唱好中国经济”的观点。去年12月,这一观点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官方目标。据新华社报道,在习近平主席主持的政策制定会议上,有人呼吁“加强经济宣传,引导公众”。

但罗奇在周三的演讲以及他2月份的文章中,用“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他引用了以往的经济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大祟和香港的经济或多或少已经同步。尽管近期表现优于预期,但大多数分析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将放缓。

罗奇表示,由于两地的经济相互关联,他担心香港能否像以前那样从经济周期和危机中反弹。

在贸易、资本、劳动力和旅游等跨境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过去十多年来,两个经济体出现类似的增速放缓“完全合乎情理”。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会表现不佳,香港也注定会步其后尘。

他说:“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我完全准备好为之辩护。恐怕香港经济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在目前以中美紧张关系为特点的地缘政治环境中,香港与内地的紧密关系也是一个挑战。

罗奇敦促香港人捍卫这座城市的独特身份,强调使其区别于其他中国城市的独特之处。他认为这样做可以抵消他认为美国“不愿区分香港和内地”的态度。

他说道:“我知道香港人讨厌香港形象可能会改变,以至于被视为另一个中国城市。”

虽然他没有说香港已经变成了另一个内地城市,但他表示,美国的看法“自2019年以来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导致了这种不愿做出区分的态度”。

罗奇在《金融时报》文章中提出的三个主要论点之一是,虽然自回归以来的前20年里,香港的“内部政治”一直保持稳定,但“中国是一个被动的老大”,而国家安全法的实施“撕碎了本地政治自治的任何残余表象”。

罗奇表示,随着北京的影响力日益影响地方决策,“如果你想打破这种联系,就必须建立某种机制,鼓励自发自治”。

他认为,香港的未来取决于向当权者说出真相并提供“建设性批评”的勇气,但他强调:“我的议程是分析性的,不是政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