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过去的几周里你没有赚到10亿美元,那么作为一家风投,你或许做得不够好。
但如果过去几天里你赔了不少,那么作为散户投资者,你也许收获了一堂课。
大赢家:创始人基金、红杉、DST
过去十多年间,投资者们向硅谷的创业公司砸了一笔又一笔钱来维持其高增长,今年终于轮到他们拿钱了。
美国最大的十大科技公司IPO中,今年有三起,包括了12月9日、12月10日的DoorDash和Airbnb,还有9月在纽交所上市的Snowflake。
这三家公司都通过上市筹集了超过30亿美元,市值在55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跻身美国30家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之列。上市之前,它们的估值都在百亿美元以上,一路吸引着私募、战略投资者和主权财富基金。
尽管过去的九个月内,新冠病毒大流行、全球经济遭受灾难性打击,这些科技创业公司却占得牛市先机,快速发展。而2021年,包括UiPath和Databricks在内的一些新兴软件公司或将持续这一势头。
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里特认为,风投们手握充足资金,加之主权财富基金、共同基金都踊跃加入这些科技公司的上市前一轮募资,一级市场的价格水涨船高。“像Snowflake、DoorDash和Airbnb这样的公司本就可以拿到不错的融资,根本不急着上市。”他说。
除了这些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以外,今年几大科技公司上市最大的赢家就是其背后的投资人。
创始人基金是下注最准的风投之一。它在最近上市的几家公司里投准了三家,包括Wish 11.6%的股份、Airbnb 5.13%的股份,并有推迟上市至明年的Affirm 5.13%的股份。
红杉或许是赚得最多的,它持有Airbnb15.84%的股份和DoorDash 18.2%的股份,比创始人基金赚得多。
还有DST环球,这家公司因脸书的上市声名鹊起。它拥有Wish 19.2%的股份和Airbnb 2.73%的股份。
今年的赢家还包括:软银的远景基金持有DoorDash 22.1%的股份,Formation8拥有Wish 14%的股份。
昂贵的“共享经济”股,上市后表现多不尽人意
美国十大科技IPO中,还包括了在去年5月筹集80亿美元的Uber(仅次于2012年上市筹集160亿美元的脸书),以及去年3约筹集26亿美元的Lyft。
这也意味着这两年最大的5笔科技IPO中,有4笔都是和共享经济有关,它们通过技术、物流将商家和消费者相连,并从每一笔交易中获取利润。
这四家公司也一直依靠大量的外部资金来拓展市场。烧了那么多钱,只有Airbnb在最近一个季度录得了净利润,而这还是在疫情发生之后,通过削减销售和营销费用、裁员25%的情况下发生的。
但Snowflake不一样。它靠卖云软件,就是一种更为传统的企业销售模式。这家公司在今年9月筹集了39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软件行业的IPO。它在上市首日的市值达到330亿美元,是上市前定价的两倍之多。
“除了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我从未见过现在的情形。”旧金山Revolution Ventures的合伙人戴维·戈登认为,这些估值似乎和他所能理解的人和分析指标都没有关系。
DoorDash和Airbnb上市开盘较发行价暴涨以后,上市当天下跌20%,此后几日连续下跌, 如今Airbnb已经恢复到开盘价之上,但DoorDash股价还在开盘价以下徘徊。
这两家公司都在上市过程中采用了混合拍卖的模式,也即高管可以在确定最终发行价前查看投资者的出价,根据实际需求来出售股票。这两家公司都提高了最初的发行价格区间,并最终将价格定到高位。
另外两家共享经济的巨头,Lyft在上市第一天上涨了一点,随后就一路下跌,Uber则在上市当天破发并大跌。
好公司不代表好股票
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热门科技公司的上市是一场被操纵的游戏。大机构早早地在上市前就拿到了上市的投资分配额度,价格也比这些热门IPO的首日价格低很多,这些1%的人在第一天就赚得盆满钵满。
Villere&Co的基金经理乔治·扬表示,如果不是这1%的人,就不要加入IPO,因为付出比收获得多。
不过,当价格低于首日价格的时候,也许可以考虑进场。
一方面,科技企业通常是高成长性的公司,其价格里包含了很多投资者的期待,也因此,小小的磕碰也会令其股价大跌,这也许就是一个入场的时机,《市场观察》的专栏作家迈克尔·布鲁斯写道。
2012年5月脸书上市后,投资者担心起从电脑端迁移到移动端、以及变现方面的能力,公司价格很快跌破发行当天价格。
另一方面,银行家和公司高管们通常选择市场高点来上市,通过上市,他们也很擅长制造这种市场和行业的高点。尽管DoorDash和Airbnb在上市后下跌,但目前的交易价格都不低于其发行价。
作为散户投资者,可能因为喜欢DoorDash或Airbnb的服务,在上市第一天就购买了这两家公司的股票。
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的建议是,投资的关键在于“第二层”思维,也就是说你必须和其他人想的不一样,仅仅知道产品或者服务好并不够,你还必须知道其他投资者没有搞清楚的地方,如果他们也考虑进去了的话,那你的所谓洞察根本没有意义。
富达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他从来不会因为喜欢某种产品而去卖公司的股票,那只能作为他研究的起点而已。
等过了90-120天的锁定期后,再来看看这些公司究竟是不是好股票,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参考:
https://www.cnbc.com/2020/12/12/10-biggest-tech-ipos-ever-three-in-2020-two-last-week.html
https://techcrunch.com/2020/11/20/if-you-didnt-make-1b-this-week-you-are-not-doing-vc-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