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台湾选举的不确定因素,沮丧的年轻选民

纽约时报报道说,在中华民国关键的总统选举前的几个月里,候选人们一直在争论谁能最好地处理这个岛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动荡关系,以及对战争风险的担忧。但在最近于台北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年轻选民向两位候选人提出的,却是有关房租、电信诈骗和投票年龄等的问题。

Photo by Lisanto 李奕良 on Unsplash 

这场竞选结果将对中华民国实际控制下的台湾产生深远影响。台湾岛是美中之间的焦点问题,中共声称如果民进党获胜,军事威胁可能升级。

但许多台湾选民,尤其是二三十岁的选民说,他们对地缘政治感到厌倦,认为竞选应该更关注国内需求。在采访中,他们谈到了不断上涨的住房成本、缓慢的收入增长和狭窄的职业前景。相当多的人对中华民国的两个主要政党,执政党民进党和反对党国民党,都表示失望。

这种情绪助推了第三个政党的崛起:台湾民众党,这个后起之秀在民调中获得了支持,部分原因是利用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民生问题的不满情绪。两个主要政党也都发布了一揽子政策,承诺解决这些焦虑。

年轻人最终投票给谁,以及有多少人投票,可能是决定 1 月 13 日民国总统大选的关键因素。根据官方数据,大约70%的二三十岁台湾人在2020年总统选举中投了票,这一比例低于中老年选民。

据政府估计,20 至 34 岁的人占台湾人口的五分之一。

来自高雄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沈志祥(音)说:”我们已经厌倦了政党之间的分歧和口水战”。

他仍未决定支持谁。

25 岁的沈说:”与其担心难以改变的大国政治,我更关心的是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买得起房子。”

选民表达的挫败感,凸显了下届政府将面临的一些问题。台湾以尖端的半导体产业闻名于世。但许多在小公司工作的年轻员工收入相对较低,而通货膨胀吞噬着微小的加薪幅度。许多城市的房价已经上涨。

民进党候选人、副总统赖清德几个月来一直在民调中领先。但他对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的领先优势已经缩小。台湾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在最近的民调中有所下滑,但仍可以吸引青年选票,而这些选票本来更有可能投给赖清德。

为了增加反对党获胜的机会,侯和柯曾短暂讨论过结成联盟。但谈判在上月底以破裂。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教授列夫·纳奇曼(Lev Nachman)说:”年轻人对柯文哲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并非出于对他本人及其政策的钦佩,而是出于挫败感。”

他引用了他与台湾学生进行的焦点小组讨论。教授说:”这种认为民进党和国民党同样糟糕的想法,似乎在很多年轻选民中占据了上风。”

在线杂志《我的福尔摩沙》(My Formosa)最近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20至29岁的受访者中,29%的人表示支持柯文哲,这一比例较上次调查有所下降,而支持赖清德的受访者比例为36%。其他民意调查也显示了类似的模式,但专家们强调,这些结果可能会在竞选的最后几周发生变化。

台湾青年民主协会会长张育萌说,台湾人的不满情绪,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与中共发生冲突的风险不屑一顾。这个组织上个月组织了总统论坛,赖清德和柯文哲在论坛上回答了年轻选民的提问。

张在论坛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年轻人仍然高度关注国际话题,但是除此以外,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多种多样”。

民进党成立于 1986 年,当时群众抗议和民主运动浪潮推动国民党放弃威权统治。自 1996 年台湾开始总统直选以来,没有一个政党能连续赢得两届以上的选举。

民进党往往赢得大多数年轻人的选票,但在蔡英文总统执政两届之后,民进党已不再是一张新鲜的面孔。许多台湾年轻人也倾向于将反对党国民党视为一个过于沉溺于过去、过于依附中国大陆的政党。

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学院教授谢莉·里格说:”对现在的台湾年轻人来说,民进党就是建制派。无论民进党打算为年轻人做什么,他们现在都应该做了。年轻人对经济有很多不满”。

身为外科医生和前台北市长的柯文哲,已经利用了这种不满情绪所创造的空间。他在政治生涯的早期支持民进党,但在 2019 年成立了台湾民众党,作为建制派的替代选择。在全岛各地的集会上,他承诺将以他在医院急诊室磨练出来的不苟言笑来解决住房和经济问题。

柯文哲和他的支持者们认为,他还可以解冻与中共的关系。

20 岁的谢雨晴(音)最近参加了柯文哲举行的青年集会,她说:”台湾已经停滞太久了,需要一些改变。”

赖清德最近宣布了一系列青年政策,承诺改善就业机会,降低高昂的房价。他还宣布挑选担任台湾驻华盛顿代表三年多的萧美琴为竞选伙伴。几位专家说,萧的加入可以提升民进党的热情。

萧在上个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也想承认我们的年轻人正面临着许多国内和社会挑战。”

她承诺将采取更多措施来解决就业、住房和环境方面的焦虑。

各政党都面临着说服选民到投票箱前投票的障碍。中华民国的最低投票年龄为 20 岁,高于许多其他民主国家,而且人们必须在正式登记为居民的地方投票。

对于一些选民,尤其是年轻选民来说,这意味着要长途跋涉回到家乡。

在台北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米莉·林(音)来自台湾岛另一端的台南,她说自己还没有决定是否在1月13日回家投票。

“当我看到政党之间的斗争时,”她说,”我会觉得自己的一票不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