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报道,即将退休的李克强总理在中国新召开的全国人大中向政府报告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目标同去年相比更加温和,只停留在5%左右,为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本周在中国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将任命习近平为新一届国家主席,并任命以习近平为中心的新一批经济政策领导班子。当地时间3月5日,中国即将离任的总理李克强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为大会揭幕。报告确认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这低于外界的许多预测。这个保守目标为中国领导人收紧国家经济政策的可能性奠定了基调。
中国政府在制定当年经济增长目标时,往往面临两难境地,因为既要激发国民信心,又要保持政府公信力,二者之间的平衡很难实现。雄伟的目标可以为企业家带来勇气,使快速增长更容易实现,但这种目标也更容易失败进而损害政府声誉。为了挽回政府颜面,过高的目标随后还可能诱发不计后果的刺激性支出。
去年,中国政府并没有达成增长目标(见下图),这主要是受到了抗疫封锁政策的影响。今年,中国政府认为,可信度比更信心重要。
5%的新目标看起来更符合中国经济的长期平均增长率发展趋势。不出意外的话,中国今年经济有望轻松超过这一目标,毕竟这与中国的基本“趋势”增长率大致相符。即使今年的增长目标得以实现,中国的GDP水平仍将比奥密克戎变体肆虐之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低2%以上。
尽管如此,政府还是希望中国今年能创造约1200万个新的城市就业机会。虽然经济增长目标比较温和,但是政府今年的就业目标要比去年高(去年为1100多万)。
政府可能希望中国出现不同寻常的“充满就业机会”的复苏局面。零售业和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受到疫情打击尤为严重,它们的复苏可以带来充足的工作岗位。政府还希望就业机会可以追上破纪录的1158万名毕业生人数,他们将于2023年从各大高校毕业。
温和的增长目标消除了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压力。同去年相比,李克强今年的工作报告对地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的劝告较少。相反,他指出需要防止新债务的积累。
他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的预算不平衡十分严重。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用于创收性基础设施项目。从字面上看,这个配额比去年要高一点,但在实践中可能感觉不到太大差别,因为地方政府支出去年罕见地获得了从2021年结转的大量债券收益支持。
执政党收紧控制
政府工作报告的保守风格与今年大会的新主题一致,即中国领导人正在收紧对国家机器的控制。在10月连任第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习近平将于3月10日连任国家主席。他的追随者和亲信,随后将担任政府关键职位。李强作为二把手,将取代李克强出任国家总理。
曾与习近平在福建共事并参加了他第二次婚礼的何立峰,可能成为负责经济政策的副总理。他还可能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如果是这样,他将监督中央银行新行长的有力人选朱鹤新,他是一名商业银行家,也曾担任过四川省副省长。
大会还将批准一项较大规模的改革计划,以重组中国国家机构和其执政党之间的关系。这项计划将使中共获得对国家安全、文化、科学和金融更直接的控制权,包括恢复亚洲金融危机后运作了五年的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尝试对中国经济决策机构施加更多由中共领导的协作关系。
一旦对国家机器实施更加直接的控制,中共将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对此,李克强的工作报告没有提供具体指导。和之前的报告一样,这是一个意识形态模板,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或者只是作为政策颂词,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以及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数字,即在过去五年里,国家高速公路里程增加了30%,排水管道增加了40%以上。
“共同富裕”一词没有出现在此次报告中,这令外国投资者松了一口气。这个口号指的是习近平缩小经济不平等的运动,已经成为抨击亿万富翁和控制中国庞大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代名词。
和去年类似,李克强称赞政府坚持管控”资本无序扩张”,但这次他谨慎地将加上了“依法规范”的描述。
今年的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意”是怀旧。去年的工作报告在第8页(英文译本)就从过去转向了现在。今年的版本,直到第31页才把过去抛在脑后,然后只抽出4页来讨论2023年的优先事项。
也许是因为李克强已经走到了职业生涯尽头,因此觉得无法对新领导班子的计划提供太多指导。他不想高谈阔论引来麻烦,而是在简洁汇报中寻求安全退位。对于一个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的人来讲,他很难预测中国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