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研究显示,中国“青年千人计划”研究者比海外同行发表了更多论文

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这篇论文研究表明, 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并返回中国的年轻中国科学家,在回国后比留在国外的同行们发表了更多论文。研究认为,回国年轻科学家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更强大的研究队伍是主因。这些发现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之际得出的。

2008年,中国开始通过“千人计划”吸引在海外的科学家和外国研究人员移居中国,这个计划旨在使中国成为全球科学和技术的领导者。

过去十来年,大批青年学者回到中国,其中一些就是被“青年千人计划”等各种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的。来源:推特账户@letianzhixin

尽管其声望很高,但美国和其他地方的政府机构对这个计划持怀疑态度,因为它有可能增加技术知识流向中国。2018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政府发起了 “中国行动”,以保护美国实验室和企业免受间谍活动的影响。而在同一年,中国政府停止公开宣布“千人计划”获得者,因为这种关联可能会对科学家们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最新的研究集中在这个计划的一个分支,青年千人计划(YTT)。这个项目旨在吸引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到中国的研究岗位。此计划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慷慨的研究方案,包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资和启动资金: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当记录仍可公开时,它向3000多名研究人员提供了资助。

研究人员的素质

为了衡量这个计划的是否成功,论文作者研究了大约300名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年轻研究人员,他们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获得了“青年千人计划”资助,并回到了中国的学术岗位。

他们发现,与美国所有的早期职业科学家相比,这些获得资助的科学家在回国前的五年中,发表的文章数量排名前15%。研究人员总结说,这表明“青年千人计划”成功地吸引了高素质的科学家。

但是他们还发现,那些拒绝参加这个计划并留在国外的科学家排名更高,在他们可能回国之前的五年中,他们的研究生产率排名在前10%。这些研究人员也更有可能以最后一个作者的身份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这通常代表着更强的资历(注:最后一个作者一般为导师、研究决策者或主要调查员)。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公共政策研究员凯瑟琳·沃格尔认为,这些发现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很难说服一流的研究人员离开精英机构,因为他们在那里已经获得了资金和资源。

科研生产力提升

在返回中国后的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与留在美国的同类研究人员相比,“青年千人计划”学者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论文共同作者王砚波说,回国人员多发表了27%的论文,这相当于平均每年多发表一篇论文,包括在某个领域排名前10%的期刊上发表。

王砚波说,回国人员也比留美人员更有可能成为最后一名作者,这表明“青年千人计划”学者更有能力作为他们自己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建立独立的研究事业。

获得资金和更多研究人员的机会似乎是生产力提高的主要驱动力:一旦考虑到资金和研究团队的规模,对出版产出的影响就消失了。王砚波补充说:“研究拨款真的很重要。”

这种影响在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领域最为明显,这些领域通常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大量人员来开展研究。研究作者写道,“青年千人计划”对“居住在海外,有能力但没有资金经营自己的实验室进行独立研究的年轻人士”有利。王砚波说,美国和欧盟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解决他们国家早期职业研究人员资金短缺的问题,以便那里的科学家也能启动独立的研究事业。

香港大学的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员杨力苈也曾测量过“青年千人计划”学者的生产力,她说这些发现“超级有趣”,揭示了归国科学家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的细微差别。

中美两国紧张局势加剧

这项研究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摩擦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杨力苈说,这也影响了研究人员关于在哪里工作的决定。她说:“由于紧张局势,中国出现了更高比例的回国人员,这在短期内对中国研究的发展是有利的。”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地理学家王庆芳(Qingfang Wang音译)说,这项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研究了包括“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科学家迁移的原因。但她指出,根据她的调查,研究人员只有在决定迁往中国后才会申请“青年千人计划”资金,因此目前还不清楚这个计划在吸引研究人员前往中国方面的效果如何。

她还说,关注论文发表产出作为衡量此计划价值的标准,忽略了科学成功的其他标志,如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这些都是比较难衡量的。她补充说,这个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 “论文机器”。2020年,中国的科技部和教育部发布了指导方针,要以减少机构对发表论文的依赖,作为评价研究绩效的一种方式。

杨力苈对“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如何发展他们的事业感兴趣。例如,他们是否进入领导岗位,从而影响研究文化。但是,自2018年以来,围绕谁获得“青年千人计划”资助的问题缺乏透明度,这将使我们更难对这个计划的后期群组进行研究,包括那些在“中国行动”的高峰期和动荡的新冠疫情时代获得资助的人。她说:“这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