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外国人已经带着深深的怀疑眼光来看待中国了。台海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严厉的监管打击,以及使其经济停滞不前的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在过去一年中引发了中国不再“可投资”的观点。
但是,有关中国可不可投资的讨论再次浮现。中国在去年12月初重新调整了防疫政策,现在,其人口正被置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相同的环境中。据估计,在感染高峰期每天有3700万人被感染,中国的大城市已经达到了群体免疫。元旦期间,人群又回到了街上,我们可能会期待出现一些报复性消费来刺激经济。
也许是终于意识到了其在国外的糟糕声誉,中国正试图表明,其再次向外国企业和投资开放。新任外交部长秦刚对美国人给予了高度赞扬,这表明中国正在采取更温和的外交手段。这个多年来一直避免上映好莱坞大片的政府,正在电影院里上映《阿凡达:水之道》。
随着中国进入商业周期的早期阶段,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在应对潜在的经济衰退,那么,是时候再次增加对中国的投资了吗?事实上,自去年12月7日重新开放以来,基准MSCI中国指数的表现已经超出标普500指数10个百分点了。
然而,在称中国市场今年能迎来最大规模的交易之前,全球投资者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首先,中国的风险溢价应该是多少?虽然企业盈利正在好转,而且华尔街分析师一直在提高他们的预期,但投资者的预期回报必须达到何种水平,才能让他们可以承担与中国有关的风险?毕竟,在新兴市场,资产表现更多的是由估值乘数所驱动,而不是盈利前景的变化。
突如其来的重新开放,虽然可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但也表明中国政府的决策是多么难以预测。这种政策急转弯甚至让医务人员都措手不及。在这次新冠感染暴发期间,中国的基本发烧药都出现了严重短缺。这种事本不应该发生,因为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并且自诩是一个高效的中央计划制定者。
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都意味着,MSCI中国指数的市盈率将很难达到2021年18.7倍的峰值水平,其目前的水平只有11.2倍。
但是,对于资产流动性较低且通常要至少持有五年的私募股权等长期投资者而言,中国政府的倾向突然发生转变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例如,与政府共同投资于中国新生的国内芯片行业可能很有吸引力,但如果中国政府突然改变主意怎么办?高度的政策不确定性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
其次,中国可以在不开放的情况下“重新开放”。就像其他地方一样,新冠疫情将其经济推向了陌生的领域。由于许多数据政府未曾透露,比如最近的新冠感染率,投资者将不得不自己做尽职调查。但是,对于渴望进行实地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游客来说,这个国家已经成为一个让他们举步维艰的地方。由于边境关闭了三年,其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事方式。例如,一个外国人可能很难在小餐馆结账,因为这些餐馆通常接受当地银行卡,并且不接受现金。一个外国人可能也很难在街上叫到出租车,因为司机忙着接打车应用程序的订单,而这些应用程序也只接受当地银行卡付款。
经济反弹会是什么样子?是U型还是V型?中国对大型科技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打击也可能把活力都抽走了,反弹轨迹可能将是L型,也就是说根本不会反弹。
中国市场在2023年迎来了开门红,但现在还不是宣布任务完成的时候。获取信息的成本很高,而回报却具有不确定性。
政府的工作是让全球投资界相信,其国家是一个可预测的安全港,因此其企业可以吸引廉价资本。然而,中国政府所做的却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