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业内幕网2月1日报道,自去年秋季以来,新加坡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不断降低,这都归功于新加坡坚持正确的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和方法。以下是新加坡的一位医生的自述。
当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时,我以为它会像猪流感或禽流感一样很快就会过去。但是,事实表明并非如此。

一年后,工作时我几乎全身都裹在手术服下,然后每天下午我都换上全套的防护服,去我们诊所的急诊科治疗病人。患者如果出现发烧或呼吸困难(这是感染新冠时的症状),就会被送到急诊科就诊。
自2002年以来,我一直是国际医疗诊所的一名家庭医生。通常我都是面对面的诊治病人,但现在是通过在诊所与病人进行视频连线的方式会诊。作为医师协会的成员,我也会为帮助其他医生就如何应对危机提供建议。
新冠疫苗在新加坡获批后,我于1月14日接种了第一剂疫苗。打完疫苗后,我确实出现了一些副作用。第二天,我的胳膊就出现了酸痛的症状,连梳头都抬不起来。另一个症状就是发烧,从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睡觉前。
然而,在接种疫苗两天后,我感觉身体还不错,精神状态也很好,还打理了一下花园。我计划在2月4日接种第二剂疫苗。
我们诊所一共有26名医生,在整个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只接收到了3例新冠阳性病例。但我们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保不准下一个就是新冠感染病人。
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病毒了。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亚洲曾遭受非典疫情的袭击。虽然没有新冠疫情持续的时间长,但还是很可怕的。有医护人员为此献出了生命,其实有一位就是我认识的人。
对于许多从未经历过类似情况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实战学习的经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应对新冠的蓝图。新加坡卫生部发布了全国新冠患者管理指导意见,我们对其进行了修改,以适用于我们的临床工作。由于非典,我们有感染控制的经验,知道如何划分诊所,如何对病人进行分流,我们也总是储备着防护服以备不时之需。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所以能够迅速应对新冠疫情。
政府迅速关闭边境,实施强制佩戴口罩和社交距离政策,并在2020年3月推出了一款名为合力追踪(Trace Together)的手机应用,人们进入商店、医院甚至出租车都必须使用该应用,以便在有人感染病毒的情况下追踪其去过的地方。
政府也征用了空置的建筑。展览中心被改造为社区隔离设施,而空余的酒店房间被用作进行为期两周的隔离场所。
新冠病毒于去年新年在中国爆发。新加坡也从4月7日至6月1日进入封锁状态,但现在我们正在有序进行复工复产。
政府宣布我们将经历三个阶段,在新的感染率在几个月内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后,我们在12月28日进入了第三阶段。
所有的商店、餐馆和美容院都开放了,人们还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疫情期间,公园一直是对外开放的,以保证人们有进行锻炼的场所。我们仍然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仍然需要佩戴口罩,但我们现在可以组织小于8人的小型聚会了。
大多数人都谨守自身职责,并且坚信政府的规定能够帮助我们度过疫情。负责应对新冠疫情的特别工作组的部长们都是良好的沟通者,因此我们的社会没有出现混乱的局面,每个人都清楚我们所处的阶段以及我们需要做什么。
除了一两个人处理文件时不带口罩外,大家都戴着口罩。而且每个人都会尽力保持社交距离,大多数人都遵守不聚众的规定。得益于新加坡对疫情的控制,今年我们可以在春节期间看望父母,尽管其它的庆祝活动仍将通过视频连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