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1月20日报道,人们一直被提醒,股市不是经济。但是,如果经济繁荣,市场是否有可能进入长期熊市呢?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很少有发生这种情况的记录。

美股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让人叹为观止。尽管美国经济状况明显比新冠疫情爆发前更糟糕,数百万美国人仍然失业,但股市还是迅速从春季的大跌中反弹,并飙升至新高。其估值已经触及到了只有在“互联网泡沫”那几年和1929年崩盘前才有的水平。
这是一个恰当的例子,说明股市与经济的联系可以像纸巾一样薄。甚至使得“股票是为疫情过后的经济预期繁荣定价”的想法也不大可信,因为股票不仅与分析师的2021年预期收益相比,而且与2022年的预期收益相比,都显得非常富裕。
如果说在经济挣扎在新冠病毒危机中时,股票可以如此脱离经济,那么当疫情减弱时,股票也可以脱离经济。随着新一轮财政支持的出现,以及疫苗接种的进行,经济学家们纷纷给出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不过并没有规定说应该让股市上涨。
在某种程度上,股票可能不是因为疫情而表现良好,而是因为它本身的原因。主要股指中的大公司代表,在很大程度上比许多小企业受到的影响要小。制造业等行业的表现要好于服务业,它们在股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大于在整个经济的比重。因此,今年经济好转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股市中未被充分代表的企业。
股票也可能面临一些重大障碍。随着民主党人控制华盛顿,企业税有可能会增加,特别是对于现在实际税率较低的大型科技公司。美联储已经承诺保持其宽松货币政策,但经济好转和新冠疫情的过去可能会导致债券市场参与者质疑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使长期利率因此而上升。
不过,历史表明,虽然股市可能会随着经济的回暖而动摇,但它们可能不会受影响太久。旷日持久的熊市,即股价下跌20%或更多,并在之前的高点之下度过一年以上,通常不会在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出现。
一个罕见的例外是1946年开始的熊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短暂的经济衰退后不久。当时下跌的部分原因是许多投资者认为,随着战争的结束,经济将重新进入20世纪30年代的泥潭。
熊市也不倾向于开始于经济周期中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达到峰值的时候,而今年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规则的一个例外是在2000年第二季度,当时GDP同比增长5.3%,而“互联网泡沫”经济衰退正在进行中。
这两条规则唯一的例外可以说是始于1980年的熊市,当时正值双底衰退期间的短暂复苏时期。当时美联储正在努力控制猖獗的通货膨胀。现在通胀率低于美联储的目标2%,这种情况似乎不会重演。
虽然历史记录可能会给投资者一些安慰,但必须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的历史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指南。轰击美国经济的疫情并不是上个世纪发生过的事情。过去一年股票发生的事情也不正常。
“这次不一样”据说是英语中最昂贵的几个字,在目前这种奇怪的时期,押注熊市只会在熟悉的情况下发生,可能代价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