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外交政策:西方不应害怕俄罗斯的崩溃,只有这一点才能改变俄罗斯的想法(收费)

《外交政策》网站刊文,分析了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乌克兰获取更大的胜利如此犹豫不决。

1990年9月9日,美国总统老布什和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峰会上举行了新闻发布会。Susan Biddle,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1991年8月,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在基辅劝说乌克兰人不要独立建国。

在乌克兰宣布独立的前几周,在苏联解体的前几个月,老布什担心苏联当局崩溃。

译注:老布什在乌克兰最高拉达发表的演说中有一句是:“美国人不会支持那些为了将遥远的暴君换成本地的专制而争取独立的人。他们不会支援那些鼓吹建基于种族仇恨的自杀式民族主义的人。”

演说稿是由苏联及东欧事务顾问康多莉扎·赖斯撰写的,她后来在小布什政府担任国务卿,“自杀式民族主义”是老布什亲自在稿子上增加的字眼。

演说激怒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和美国保守派,其中《纽约时报》保守派专栏作家威廉·沙费尔(William Safire)批评它极其软弱、误判形势,因而将其贬称为“基辅鸡演说”,这一称呼在此后广为流传。保守派《华盛顿观察家报》在2001年狠批这一演说,“可能是美国元首发表过的最恶劣的演说”。

这些担忧在当时得到了其他西方领导人的响应,包括德国时任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他们担心:如果莫斯科不再对其帝国有持续控制能力,这个国家的未来将以民族主义、种族冲突和核武器落入不负责任的人手中为标志。

美英德的领导人,尽管他们在管理冷战结束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被莫斯科奴役的诸民族自决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们站在了历史错误一边。

万幸的是,乌克兰和其他现在享受着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没有听从他们的话。

今天,我们在西方国家看到了类似的恐惧。由于克里姆林宫对乌克兰的灾难性战争,普京的政权正处于下行状态,俄罗斯政权的崩溃,甚至俄罗斯可能发生的二次解体,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目前俄乌事态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人民对战争的支持已经减少,尽管有严厉镇压,但国内批评却在增加,自普京在9月底宣布部分动员以来,已有数十万人逃离了俄国。

西方国家再一次对什么才是管理当前紧张局势的正确方式,感到犹豫不决,所以可能会犯1991年的错误。几位西方领导人,一直表现出对乌克兰在对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恐惧。许多人发现这种前景很难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其结果是一系列模棱两可的声明,并在战争的最终结局问题上放不开手脚。

西方领导人没有找到关于乌克兰胜利的明确论述,而是专注于拒绝普京所寻求的成功。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走得最远的表态,也只是宣布普京“不可能赢”;而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则不失时机地宣布,他希望与普京进行谈判,他甚至暗示,任何终结克里姆林宫正在进行的种族灭绝性战争的做法,都不能以羞辱俄罗斯领导人为前提。

因此,在反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战争的跨大西洋团结的表象之下,俄罗斯的近邻乌克兰和更遥远的西方国家的关切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华盛顿、柏林和巴黎只顾着担心战争升级,以及被逼无奈的普京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他们拒绝向乌克兰提供要赢得战争所需的进攻性武器。

正如本周媒体报道的那样,仅仅是从6月,美国才开始决定向乌克兰提供先进的高机动性炮兵火箭系统(海马斯),但却秘密地安装了一些功能,以防止其用于更远距离的攻击,从而剥夺了乌克兰攻击俄罗斯境内军事基地的能力。

德国则不顾乌克兰和一些北约盟国的压力,一直拒绝提供、甚至不允许其他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对于解放被占领土大有帮助的豹2型主战坦克。

豹2(德语:Leopard 2)是主要服役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主战坦克,总共有A1到A7等多个型号。被公认为当今性能最优秀和均衡的主战坦克之一。装备的国家除了德国以外,还有荷兰、瑞士、瑞典、西班牙、丹麦、挪威、奥地利、波兰、土耳其和新加坡等。由于在欧洲除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之外都使用豹2坦克,使它获得了外号“欧洲豹”。Sonaz,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对任何实际中的或想象中的态势升级,都不如对俄罗斯如果获胜那么害怕。因此,它们向基辅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军事援助,相对于自身经济规模而言,它们的援助超过了许多其他国家。

他们对西方国家的畏手畏脚明确表示了失望。在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看来,西方对乌克兰提供的武器种类的限制并不一致,且标准不断变化,不必要地延长了战争,增加了乌克兰的伤亡和平民痛苦,并增加了普京可能扭转战争局势的机会。

与俄罗斯接壤的北约成员国都认为:普京并没有偏离自己宣称的要摧毁乌克兰国家的目标,只能用武力把他击退——越快越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欧国家比靠近俄罗斯的国家更害怕战争升级,尽管后者将直接受到任何战争态势升级的影响。除了难民涌入之外,战争事实上已经到达了他们的国土之内。

11月15日,在俄罗斯对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的多次攻击中,一枚乌克兰防空导弹落在了波兰境内,造成两人死亡,波兰人认为这一事件证明乌克兰需要更多的西方军事援助,而不是减少。

如果俄罗斯使用核武器,或者更有可能的是选择攻击乌克兰境内的核电站,那么核尘埃将首先到达这些靠近俄罗斯的国家。他们也将面临任何乌克兰新难民潮的最大负担,但他们愿意并准备接受他们。

从1700年代到今天,作为俄罗斯帝国主义和扩张政策的对象,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学会了害怕俄罗斯的力量而不是害怕俄罗斯的弱点。他们害怕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潜在胜利而不是失败。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俄罗斯帝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1762年至1796年在位)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34年。在其治下俄罗斯经历复兴,三次瓜分波兰,令俄国达到其历史顶峰并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仅在20世纪,欧洲就发生了三次大的动荡,每一次都对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存亡问题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获得独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两次被苏联占领,直到冷战结束后才从莫斯科手中重新获得独立。

今年2月24日,是俄罗斯自2014年以来第二次入侵乌克兰的开始,也是另一个这样的决定命运的时刻。一些西方国家,最初的本能竟然是接受他们所认为的乌克兰不可避免的失败,而不是通过运送武器装备来延长冲突。另一方面,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直接本能是尽一切可能协助乌克兰,防止俄罗斯获胜。

与西方政府不同,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一直在密切关注普京和俄罗斯精英们的实际言论,包括这些人多次明确表示要重建俄罗斯帝国的势力范围。

入侵乌克兰事件开启了两个前景:要么俄罗斯以暴力方式重新对邻国施加影响,并从乌克兰开始,继续对其以前控制的其他国家施加影响;要么乌克兰再次争取到自由,并最终作为一个正式成员加入欧洲-大西洋共同体,就像波罗的海和前苏联集团成员国所做的那样。

在这两者之间的任何事情,例如冻结冲突的停火协议,都将使普京或其继任者能够重新武装、再次补给,并再接再厉。为了确保乌克兰的自由和独立,俄罗斯必须在乌克兰遭受明确的失败。

这并不是说,不应该认真对待与俄罗斯核武器有关的担忧。管理这一核威胁需要西方国家的审慎和坚定相结合。然而,由于过度的谨慎,俄罗斯已经设法巧妙地操纵了对核决战的恐惧,以迫使西方在向乌克兰运送更重型的和更远程的武器方面的自我限制。

值得庆幸的是,西方现在正在重新学习威慑的战略技艺,包括向俄罗斯发出明确的信息,告诉它如果实施核威胁将遭受的毁灭性后果。为了全球稳定的利益,克里姆林宫不会成功地利用核讹诈来取得乌克兰的胜利。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诉诸于核武器对普京来说具有极大风险,因此可能性很小。俄罗斯使用常规武力占领邻国领土,是一个不幸的毁灭性的现实。

莫斯科不太可能很快放弃对邻国的帝国主义企图,任何对俄罗斯帝国历史的回顾都表明,只有明显的失败才能迫使俄国人改变想法。俄罗斯只有支配其较小的邻国,并控制一个显著的势力范围时国家才是安全的——这一想法在几个世纪的俄罗斯战略思想中根深蒂固。

俄罗斯从未与其任何一个小邻国实现过真正的友好关系。即使是芬兰,除了让自己被俄罗斯占领之外几乎什么都试过了,但芬兰已经放弃了,它正走在加入北约的道路上。

下一任俄罗斯领导人,很有可能从目前强力部门主导的体制中产生,并代表俄罗斯目前在乌克兰展示的同一款价值观和世界观。俄罗斯解体的可能性似乎比中央集权、专制和压迫性统治的继续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