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官媒和卫生官员在疫情管控方面措辞软化,或预示防疫政策出现渐进式转变

彭博社11月30日报道,在与新冠病毒进行了近三年的全力对抗,并严厉谴责那些选择与病毒共存、以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西方国家之后,中国政府的说辞似乎正在朝着更微妙的方向发展。

官方媒体上不断出现感染者幸存的故事,地方政府誓言将公众利益置于疫情防控之上,执政党的“喉舌”《人民日报》敦促公民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彭博社制图:中国内地确诊病例激增

在中国政府出台更温和的抗疫策略后的两周内,“动态清零”在中共的公告文件中出现的频率也有所下降。在周二的疫情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等机构的官员完全没有使用这个词,这与以往的发布会不同。相反,他们鼓励老年人接种疫苗。

上周新疆发生致命火灾后,“动态清零”政策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动荡。一些人表示,疫情限制措施阻碍了救援行动,全国各地的抗议者高呼“反对动态清零”和“需要自由”。尽管官员们没有提到抗议活动,但卫生机构于周二采取了和解的口吻,表示人民的“合理”担忧必须及时得到解决。

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意图以及中国领导层是否已决定退出其孤立主义立场,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虽然重新开放的希望全面提振了中国市场,但其防疫规定仍然是全球最繁琐的,同时大部分公众对病毒感到恐惧。

中国自疫情暴发以来最严重的一轮疫情仍在持续,也可能打乱放松防疫政策的步伐。全国的新增病例数仍然很高,各省报告周二新增感染病例超过3.6万例。尽管病例数量不断增加,但尚未看到死亡人数上升。在中国的医疗基础设施仍然脆弱之际,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可能促使领导层作出重新调整。

卫生官员措辞软化的同时,执法部门则警告不要出现进一步的抗议活动。中共最高执法机构中央政法委表示,要坚决依法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决依法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但没有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过,最近的事态发展让观察人士对取消“清零”政策充满希望。

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志伟表示:“过去几天最重要的进展是,中国开始就清零政策展开公开讨论。政府并没有不允许出现这些声音。相反,有迹象表明政府正在倾听公众的声音,并采取行动解决他们的担忧。”

宣传

周二,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监督的一家媒体发表了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和康复者的采访,这对于在一个有14亿人口、很多人惧怕新冠病毒的国家是一个罕见的话题。患者们转发了他们的感染经历并分享了细节,这是宣传部官员试图将感染正常化的潜在迹象。

总部位于上海的新闻媒体《澎湃新闻》就同样的话题发出了采访邀请。

在东部的浙江省,早前有传言称政府正在试点结束“动态清零”。省宣传部门也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在疫情控制方面,要以人为本。在疫情防控方面多次出现不当行为后,当局誓言在执行时避免过度限制。

国家卫健委一位发言人周二表示,在中国不断调整新冠肺炎政策的情况下,卫健委敦促地方官员迅速回应和解决居民的“合理”要求。卫健委表示,中国需要避免过度限制,减少不便,并将对经济和公众的压力降至最低。

HeroicLife,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检测和隔离

新华社在周二的一份新闻稿中重申,核酸检测应该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依赖于“多多益善”的模式。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20条措施,取消了大多数地区的大规模检测要求之后,官方新的措辞与以前的规定相悖,以前的规定是强制检测或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检测。

北京最近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一些核酸检测点,并缩短了许多检测点的工作时间,即便当地报告了创纪录的病例量。随后,该市在微信上推出了一款抗原检测应用程序,允许人们上传在家进行的快速检测结果。这一举动暗示着一种可能的、渐进式的改革。

在隔离方面也出现了较为宽松的措施。广东省表示,符合一定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可留在家中,无需前往集中隔离设施。北京的一些小区也允许居民在家隔离,因为许多人拒绝去方舱医院,并援引新措施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张志伟说:“对动态清零政策的公开讨论对中国至关重要。重新开放的道路可能是漫长坎坷的。中国需要保持言论的开放性,以增强公众对政策的信心,从而避免政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