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英文媒体《日本时报》刊文,分析了新一届中央军委的人员构成背后的因素,观察到了中国的核武建设,以及武统时间表。加美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习近平刚刚获得史无前例的第三个中共党国领导人任期,就对中国最高军事领导层进行了改组,突出强调了他对将军们的政治忠诚度和专业能力的重视。
虽然在最近的第二十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出的任命,指明了加强军事现代化努力的方向,但也表明中国官方打算扩大军事方面的对外交往,并在两岸紧张局势升级时加强对台湾军事行动的准备。
习近平不仅在拥有强大权力的政治局常委会拥有忠实的支持者,而且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党和国家的最高军事决策和指挥机构也一样。
通过此举,69岁的习近平领导着这两个组织,旨在进一步加强他对权力的控制,提高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忠诚度。而此时,中国正面临着威胁性与日俱增的外部安全环境,而这样的外部安全环境,是被其认为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而形成的。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国防研究员蒂莫西·希斯(Timothy Heath)表示:“习近平将继续控制解放军,军队可能会继续获得充裕的资金,以履行越来越重大的国家安全所需的职责。”
尽管有一长串艰巨的内外部挑战,但最近的党代会表明:北京将继续推行自信而进取的外交和国防政策,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习近平利用会议上最重要的政治报告重申,中国在解决 “台湾问题”时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同时还警告说,他的国家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同时,习近平承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一些西方评论家称,这可能是他在第三任期内对军队提出的最重要的近期目标。
忠诚、信任和经验
为了帮助自己驾驭这些安全挑战,习近平选择了两位经验丰富的上将作为中央军委的第一和第二副主席,分别是张又侠上将和何卫东上将。
现年72岁的张又侠是习近平的老熟人,是目前中央政治局中年龄最大的成员,远远超过了68岁的非正式退休年龄。同时,他也是仅存的几位拥有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经验的解放军军官之一,那是北京参与的最后一场重大军事冲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詹姆斯·夏尔(James Char)说:“习近平重视对自己的政治忠诚,也重视将军们的专业能力。习近平通过留任张又侠打破常规,确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领导人是精通军事行动的人,同时也是政治上可靠的人,这是一石二鸟之举。”
同时,何卫东成为几十年来第一个连中央候补委员都不是的情况下,被提拔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人,他之前主掌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部,负责针对台湾的军事行动。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力量项目的研究员布莱恩·哈特(Brian Hart)指出,东部战区司令部及其前身(南京军区)在过去的中央军委中的代表人数明显不足。哈特认为:何卫东的入选可能反映了“领导层希望有一个在台湾问题上有经验的军委副主席”,他可以为潜在的两岸冲突增加解放军的准备程度。
其他新入选的中央军委委员有刘振立和李尚福。这两位上将的台湾经验较少。
不过,刘振立上将是参加过1986-87年与越南边境冲突的老兵,曾任解放军陆军司令员,而李尚福曾任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军事空间行动方面(译注:1982年毕业后到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2003年12月,任总装备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后任嫦娥二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

剩下的两名军委成员,即苗华和张升民,通过解放军的政委和纪检工作而晋升,没有作战指挥职位的经验。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国防大学的中国军事事务专家乔尔·伍思诺(Joel Wuthnow)说:“习近平重视来自他自己熟悉和信任的人的建议。其次,他重视宽广的专业知识。何卫东在其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台湾问题,但其他人带来了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包括在后勤总部、不同战区指挥部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经验。”
然而,虽然这个新的军委会阵容可能反映了北京对台湾军事行动准备工作的日益重视,但也过度地代表了陆军,并完全遗漏了空军。让人怀疑新一届军委成员如何帮助塑造一支由数字技术整合的联合部队。
哈特说:“用陆军出身的将军占满中央军委的决定出尔反尔,令人惊讶。海军和空军在台湾冲突中至关重要,因此缺乏在这些领域有作战经验的中央军委成员是很严重的(问题)。”
中国核武扩张和“智能战争”
虽然上周末的党代会原本是“十年一代”的活动,并没有表明解放军的整体方向有任何重大变化,但根据智库海军分析中心副总裁兼中国与印太安全事务部主任大卫·芬克尔斯坦(David Finkelstein)说:习近平给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构成了自2013年以来,解放军在党内文件中最详细且公开的“待办事项”。
译注:海军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简称CNA),是一个美国联邦政府赞助的研发中心,由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赞助。此外它也向美国其他军事和政府机构提供研究和分析服务,以提高美国国防工作的效率,成立于1942年。
他说:“取决于你如何计算,报告为解放军确定了30到40项具体任务。”
芬克尔斯坦指出,这些任务发展并补充了几年前开始的改革计划。他补充说,党最终希望有一支更红更专、能够远征的军队。
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中国军事现代化专家梅亚·努文斯(Meia Nouwens)说:大会的重要看点是习近平报告的语气和报告提及的解放军改进的具体领域。
例如,习近平提到的任务之一是需要“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这涉及到中国核力量的持续扩张以及其他威慑工具的改进,包括在太空和网络领域。
此前,五角大楼在其关于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中警告说,中国政府扩大其核武器能力的速度比以前估计的快得多。
新一届中央军委可能会优先考虑的另一个领域是先进的军事能力。解放军现在仍处于2015年底开始的改革之中,并被赋予追求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建设”任务,以同步升级和促进数字化。
查尔说:“在与美军对标的过程中,解放军正在努力适应‘信息化战争’,同时也在计划下一阶段的现代化,即它所谓的‘智能化战争’”。后者将包括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军事化,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机界面、自主无人系统和5G网络。
虽然解放军的态势仍然集中在台湾,但其职责正在网络领域以及沿着“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的国境线扩大。
查尔表示,即将上任的解放军领导层预计也会加大中国与具有战略地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军方的交往努力,将对北京有利的设施数量扩大到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
能否排除入侵台湾的可能性?
查尔说,解放军很清楚自己的军事缺陷。解放军在后勤、军事标准和训练领域,以及军事理论和无人载具能力的整合方面继续面临挑战。解放军也知道自己不具备在近期至中期内对台湾发动武装入侵的能力,无论是战斗人员方面还是运输设备方面均不具备。
兰德公司的蒂莫西·希斯说:虽然北京希望最终拿下这个自治的岛屿,但选择在当下进行战争将是一个危险的赌博。他说:“其他优先事项更为紧迫,所以目前中国政府似乎准备继续骚扰和施压台湾。”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评估。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中国军事专家马尔科姆·戴维斯(Malcolm Davis)警告说,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在习近平的第三个任期结束前,排除入侵台湾的可能性。包括美国海军司令迈克·吉尔德(Mike Gilday)在内的一些美国高级官员也持这种观点。
戴维斯说:“我认为,习近平的讲话以及他需要在新的五年任期内在统一台湾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会将任何台湾行动推到2030年代。”
他补充说:“入侵将晚至2049年的说法现在已经站不住脚了。”
他认为这样的行动更有可能在这十年发生,也许是在2024年和2027年之间,也就是下一届党代会召开之前。
“习近平将需要取得一场大的胜利,特别是如果他受到国内问题的挑战,而这些问题似乎只会变得更糟。”
这意味着解放军可能会为此急速完成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戴维斯说:“一个关键问题是美国及其盟友将如何解读中国军队为入侵做准备的发展建设。中国将关注涉台外部事态发展,并将对任何关于台湾正在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关系的建议作出回应。因此,这可能会像解放军的现代化和改革一样,推动北京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