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技术出口管制能够扼杀俄罗斯的战争野心,正如当年压垮苏联

外交政策刊发了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玛丽亚·沙金娜的文章,对西方各国对俄罗斯的技术管制进行了梳理。她认为,和资产扣押或金融限制相比,技术管制才能限制俄罗斯获得战争所需的物品,遏制其野心,但在执行的有效性方面需要注意。

 kremlin.ru,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西方国家对克里姆林宫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关于资产扣押、飞行禁令和金融限制的影响已有很多讨论,但出口管制才是西方遏制俄罗斯的最新动作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高度协调下,美国和其他37个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项新颖而复杂的出口管制制度。这些控制措施严格限制向俄罗斯出口具有战略性质的技术,包括:半导体、微电子、导航设备和航空器部件——这让人想起了西方曾经非常成功的出口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帮助孤立、遏制并最终压垮了苏联。

如果能有足够的时间,出口管制会在破坏俄罗斯国防工业和削弱发动战争的军事能力方面发挥出关键作用。尽管莫斯科尝试提高国内自给率,比如2015年启动的进口替代计划,但俄罗斯制造业企业对进口部件和机械的依赖程度仍然非常高。

由于关键技术的国内生产有限,俄罗斯在战场上的生命线就是从其他地方获得这些关键产品。因此,出口管制是有力工具,可以阻碍俄罗斯补充不断耗尽的武器和弹药库存。

通常,非专业人士将制裁和出口管制混为一谈,但它们的运作逻辑截然不同。制裁几乎可以立即停止贸易和银行联系,而出口管制不一样,它是一种软性工具,旨在限制目标国获得商品和技术。出口管制几乎从未完全成功地抑制住技术转让,也不可能永久地阻止目标国通过其他手段实现技术追赶,比如国内生产、借由第三国逃避管制、或从违规破坏管制的西方公司那里获得帮助。因此,出口管制的成功取决于落实限制的严格程度、特定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供应链的集中程度。

只要在未加入制裁的国家中有替代供应商(在目前针对俄罗斯的案例中,就是中国和印度),那么,出口管制的效用就会被削弱。单边出口管制很少有效果,所以国际协调至关重要。

 

西方盟国在阻止苏联获得敏感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冷战伊始,西方利用多边出口管制机制,阻止战略级材料和技术流向共产集团,以防止其获得军事优势。虽然此后全球技术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出口管制的核心议题仍然相同,即:

  • 如何平衡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 如何确保所有参与方认同管制背后的理由
  • 如何适当调整范围,使其既不过于狭窄也不过于宽泛
  • 如何确保管制得到有效实施

冷战时期,这是由多国当局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即: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合作完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于1994年3月31日正式宣布解散。

俄乌战争后,西方对俄罗斯的新一轮管制,是冷战结束以来对一个国家实施的最全面技术控制。在俄罗斯入侵前的出口管制,主要涵盖一小部分先进的军事设备和军民两用技术,而且这些管制措施并不总是得到严格执行。

现在,西方国家自冷战结束后,首次同意扩大管制范围,远远超出了目前的多边出口管制制度瓦瑟纳尔协定、澳洲协定、导弹技术控制制度和核供应国集团,所有上述协定和组织都狭隘地专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不扩散问题或具体的武器禁运问题。

注:瓦瑟纳尔协定:全称《关于常规武器与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控制的瓦瑟纳尔协定》(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 on Export Controls for Conventional Arms and Dual-Use Good and Technologies),是一项由40个国家签署,管制传统武器及军商两用货品的多边出口控制机制,被视为巴统的继承者。

澳洲协定(Australia Group): 设立于1985年的一项多边出口管制制度,目的是帮助成员国查明需要加以管制的技术出口,以免助长生化武器的扩散。

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设立于1987年4月,是一个非正式、自愿的国家联盟构成的多边出口管制制度,目标是规范与管制参与国的导弹技术输出与扩散。目前有35个会员国,拥有最多弹型的中国非签署国。

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成立于1974年,希望透过保护、监管、限制出口及转运等方式,管控可能与核武相关的原物料及技术,以遏止核武在全球散布。 集团通过“核转让准则”及“与核有关的两用设备、材料、软件和相关技术的转让准则”实施出口控制,进口国需要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保障监督作为核出口条件,严格控制敏感核物项及技术的出口。中国是成员国之一。

对俄罗斯出口的新管制措施包括四种类型的限制。

首先,禁止出口、再出口和转让对俄罗斯国防、航空航天和海事部门至关重要的任何商品、软件或技术。为了扩大制裁效力,这些控制措施也适用于俄罗斯的亲密盟友白俄罗斯。

第二,在与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协调下,美国运用了所谓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这大大限制了俄罗斯获得使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的外国制造产品。在此之前,这种严格的规则只对中国的电信巨头华为公司实施过,从未在国家层面对整个国家实施过。

第三,实行近乎全面的禁运。禁止向俄罗斯军方出口源自美国的物品。

第四,为稳妥起见,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编制的实体清单上增加了100多个实体,包括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和苏霍伊航空集团。清单上的公司将受到全面制裁,“限制俄罗斯获得投射力量和实现战略野心所需的物品”。

俄罗斯国际技术集团Logo。Wikiboy5000,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注: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是一家俄罗斯国有集团,宗旨是促进民用军用高科技工业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创立于2007年。Rostec包括由700家企业组成的14家控股公司,包括11家国防工业领域的控股公司,3家民用领域的控股公司。其所属企业遍布在俄罗斯60个联邦主体,向世界70多个国家出口产品。

然而,克里姆林宫在反击和规避制裁方面有着同样长久的经验。皇家联合研究所(RUSI)最近的一份报告研究了27个俄罗斯最尖端的军事系统,包括通信系统、巡航导弹和电子战设备,发现它们至少包含80种不同类型的受美国出口管制的部件。报告的这些发现对技术出口管制的有效性有几点提示。

首先,俄罗斯的军民融合和中国的军民融合一样令人担忧。“军民融合”是美国国防分析人士引用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中国通过系统地消除国防工业和表面上的民用研究机构之间的障碍来加强军事能力的国家战略。军事和民用部门之间界限的模糊甚或消除,也在俄罗斯出现了。

俄罗斯有着悠久的科技间谍活动的历史。早在苏联时期,莫斯科的情报部门把西方主要的计算机和半导体公司,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公司作为非法采购活动的目标。最近,俄罗斯的研究机构一直积极参与工业间谍活动,将关键项目转移到国防部门。

例如今年4月,一名在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工作的俄罗斯科学家被判定犯有间谍罪,他将欧洲火箭推进技术的信息传递给了俄罗斯情报部门。因此,在最新一批制裁中,美国将目标锁定在一些名义上的民用高科技实体,包括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和斯科尔科沃基金会。这些研究机构与许多俄罗斯国防实体积极合作,如俄罗斯最大的坦克生产商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其最大的武器生产商金刚石-安泰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联合航空制造公司。

联合航空制造公司是一家于2006年2月成立的俄罗斯军工集团,其整合了包括苏霍伊航空集团、米格航空器集团、图波列夫公司、别里耶夫航空器集团、伊尔库特科学生产集团、伊留申航空集团、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公司等主要航天、航空器设计或制造公司。其最大股东为俄政府,雇员规模超过十万。

其次,豁免消费类商品被认为是放过普通公民的一种方式,但它可能适得其反并破坏技术控制。实体名单上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公司,有资格获得消费品技术的豁免,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数码相机、网络接入控制器和软件。豁免的理由是:这种技术或产品在俄罗斯的普及使用将“使俄罗斯政府更难控制传递给俄罗斯人民的信息”。

虽然减轻普通俄罗斯人的附带损害在信息战中很重要,但这些豁免有可能被俄罗斯国防部门利用。皇家联合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了原本用于民用的半导体,却出现在俄军武器中的案例。

5月,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指出,俄罗斯似乎正在利用洗碗机和冰箱中的微处理器,来补充军事装备中不断减少的芯片供应。为了军事目的而再利用消费级半导体可能无法确保武器处于最佳质量,但它仍然有助于俄军在战场上造成最大的破坏。通过再利用可编程芯片,俄罗斯对消费技术的使用有效地减轻了出口管制的影响。

Photo by Laura Ockel on Unsplash 

最后,关键物品的供应很难完全封闭,因为第三方供应商的转运更难控制。如果某种技术不能在地理上被标定和控制,那么目标国通过第三方管辖区的秘密渠道采购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据报道,俄罗斯已经利用香港和越南等司法管辖区的离岸公司来掩盖最终的终端用户。非管制货物的再出口则是另一个薄弱点。皇家联合研究所收集了一长串被重新用于俄军武器的低技术含量消费产品的清单。这些物品只要不是专门用于军事目的,就可以被运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因为没有被列入商业管制清单,它们特别难以控制,需要密切跟踪以确保不会被不当使用。利用中间商将部件转移到军事终端用户,是破坏制裁的常见策略,当涉及到先前没有严格限制的技术时,就变得更容易。

出口管制过去的成功经验表明:它们很适合为目标国获取任何特定技术设置更高的障碍。即使它们运作缓慢,但也可以成为西方国家经济治理工具箱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但是,对俄罗斯发动战争的能力的影响不会自然出现,它们需要不断监测、严格执行,并根据莫斯科不断变化的策略演化进行调整。